台大種子研究室

小越瓜的故事 --
請重視作物在來品種的保存


農業周刊 (1981) 7(13):18-19.
承原作者農友種苗公司創辦人 陳文郁先生 慨允轉載

本省越瓜品種中,有一種小越瓜又名香瓜的品種,株形和一般的越瓜品種相同,但是雌花多,結果也很多,且早生抗露菌病,最特殊的是成熟時最大果長僅10公分,果粗直徑僅3公分左右。開花後7天左右採收時,果長約6~10公分,果粗直徑約1~1.5公分,果形嬌美可愛,品質脆嫩,為正條(不切塊)醃漬加工製罐用之最佳品種。

嬌美命薄

本省小越瓜的主要產地最初為高雄縣燕巢鄉和台南縣永康鄉,後來屏東縣鹽埔鄉和台南縣善化鎮亦有栽培生產。加工品除供本省各地市場外,亦有外銷日本及東南亞各地。但自民國52年起,因為栽培農戶經年自行留種,而採種技術缺佳,以致品種退化,原來早生多產且抗病性良好的小越瓜品種,逐漸變成晚生,結果不多,果形不齊又不抗病而栽培不穩定的不純良品種。至民國55年以後因為生產者栽培不安定,加工業者亦對於加工品之原料品質無法控制而停止生產加工,於是此一醃漬界的寵兒終於不再出現台灣的南部田間。

命不該絕

民國645月,農友種苗公司為要改良本省越瓜的品種,開始收集本省的越瓜在來品種,但跑遍全省各地查訪種子商及越瓜農戶都不能購到小越瓜的種子。68日傍晚我到大岡山下的瓊林村拜訪趙村長,希望能在這過去曾栽種供應過小越瓜的村裡找到種子,但是趙村長說他們這裡已八年來沒有人栽種過了,種子也沒有人保存了。他指導我向台南縣永康鄉網寮村李先生及屏東市第一市場內陳先生查問,因為他們曾做過小越瓜的種子買賣,如果他們沒有保存,也可能知道其他農戶還有此種子。

我喜出望外,次日馬上去拜訪李先生和陳先生,結果很失望,李、陳兩位先生都說八年來沒有人要過小越瓜的種子,不但他們自己沒有保存,很可能其他人也沒有保存此種子了。

一切希望都落空,眼見這一具有很多優良特性的小越瓜品種終於絕種,心內有說不出的難過和惋惜,但我不死心,於612日晚上再去拜訪趙先生,請他幫忙查問村裡曾栽培過小越瓜的人,有沒有還保存著已經認為沒有用的小越瓜舊種子,甚至八年前的也好,趙村長說可以問問看,再和我聯絡。他笑我為什麼對這事情會這樣熱心?

一星期後的615日下午,我接到趙村長的來信,說已發現八年前的小越瓜種子,是一位老農戶於日前大清掃前發現的,我馬上趕到趙家以100元的代價向老農戶購到種子,所幸種子雖是八年前採收的,但他裝在黑色的瓶子,瓶口很小而且密封,八年來沒有開啟過,我馬上把全部種子播植,結果幾千粒種子中有14粒種子發芽,幼芽雖很軟弱,但經小心培育後於648月下旬,採到11株自花授粉的已成熟果實,而挽救了小越瓜的生命。上天不負苦心人,也是小越瓜的命不該絕!

保存在來品種

民國678月,我在日本看到他們的國立試驗場,在計劃進行保護作物的在來品種,他們收集全國各地的在來品種,栽培繁殖保存其種子,並詳細調查紀錄它的特性,以免今後由於一代雜交品種及改良品種的推廣,使在來品種絕跡,而喪失這些有價值的育種材料。

台灣的蔬菜在來品種很多,由新竹地方的消瓜(品質很好,且很抗病);獅頭山地方的白皮胡瓜(耐濕又耐病);屏東地方的阿猴大胡瓜(肉厚品質好,且耐熱性特強);新園地方的黃肉大西瓜(特別抗毒素病);宜蘭和嘉義地方也有特別抗青枯病的茄子在來品種,其他各地都有葉根菜類和豆類的優良在來品種,但這些品種大部分都在面臨絕種的邊緣中,我認為台灣的在來品種,也應該開始有計劃而有系統的保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