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gif (1361 bytes)   台大種子研究室

植物與文明課程學生作業 http://seed.agron.ntu.edu.tw/civilisation/student/student.htm

 

《上癮五百年》讀後心得

b93202028 物理三 周芷吟

 

一、摘要:

 本書提出”精神刺激革命”的觀念,描述近五百年來,許多精神刺激性藥物快速發展,隨著越洋貿易和帝國主義的擴張,匯集藥物資源並發展成全球性的作物。現今隨著科技發展,更發展出更有效的使用方法和化學合成藥物,氾濫於世界各地,腐蝕人類心靈。 

本書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紹各種通行於世界各地的藥物,包括其來源及發展史。第二部分標題為藥物與貿易,更加深入的討論為什麼這些本來有良好療效的藥物,竟會發展成可怕的藥物濫用現象。第三部分為藥物與權力,提到商人利用藥物控制、剝削勞工,政府利用稅收藉機大賺一筆,最後提及當今藥品管制的分類,並探討其背後的原因及缺失。 

 

二、藥物簡介:

(內容摘自《上癮五百年》)

 (一) 酒精

 葡萄酒的栽培很早,可以追溯到西元前六千年到四千年間,發源地在黑海與裏海之間的多山區域,進入西元前後,釀酒業已經盛行於地中海地區,成為歐洲貴族的偏好飲料,更是骯髒飲用水的代替品。而後,葡萄栽植先後被引進美洲、非洲、澳洲、紐西蘭等等,皆有不錯的成績。 

蒸餾技術在十五世紀晚期於歐洲傳開,加上製造器具的改良以及廉價的原料,使得蒸餾烈酒被大量製造,技術也傳入殖民地。蒸餾烈酒不像啤酒或葡萄酒等容易走味,反而越陳越香,並可以藉由蒸餾保存易腐敗的農作物,例如馬鈴薯,方便外銷。烈酒的大量生產更造成了惡化的醉酒與酗酒趨勢。 

(二) 菸草

 菸草最早為印地安人使用,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傳入歐洲,流行於低下階層社會,西班人將移植菲律賓,後傳入中國,葡萄牙則引入西非、印度、爪哇、日本、伊朗等地,逐漸擴散開來,於十七世紀時已經成為全球性作物,並隨著軍隊、商人、移民等媒介,將吸菸風氣散佈至歐亞兩洲。二十世紀上半葉,香菸崛起,更是成為世界共同使用的產品。 

(三) 含咖啡因飲料 

此類包括咖啡、茶、可可、可樂,也影響的糖業的發展。 

其中,咖啡發源於依索匹亞高地,十五世紀開始傳至中東、南歐等地,十七世紀後半,歐洲咖啡風行,咖啡館成為歐洲人的生活中心,發展出獨特的咖啡文化。而後歐洲人將咖啡引入殖民地種植,逐漸成為國際性的經濟作物。 

(四) 鴉片

 鴉片最早流行於地中海區域附近,後藉由阿拉伯傳入印度、中國,最初主要是以醫療為目的,可以治療焦慮、疲勞、疼痛、下痢等疾病。遊環境適合種植,且工資低廉等原因,加上氣候的影響,使鴉片在東方廣為流行,中國也深受影響。

 鴉片中影響精神狀態的物質為生物鹼,嗎啡。十九世紀德國學者塞爾度納將嗎啡分離出來,開始商業規模的生產。加上皮下注射技術的發展,使得嗎啡的效用更快更強,更容易上癮,在西方快速流傳開來,鴉片的種植也由東方擴展至墨西哥及哥倫比亞等地,成為西方鴉片重要生產國。 

(五) 大麻

 大麻原產於亞洲中部,最早於六千年前大量種植於中國,除了藥用外,還包括炸油、食用大麻籽、飼料、纖維等多用途。印度為最早崇尚使用大麻的文化,除了瘧疾、風濕外,民間也廣泛用於消除疲勞、壯膽、安神,甚至是增進情趣。十六世紀開始,列強於殖民地種植麻,不過主要是收取纖維作為纜繩,只有奴工等低下階層才使用大麻。而後大麻的使用隨著傭工傳入加勒比海地區及美國,開始流行於美國,且已經偏離藥用功能,較限於滿足快感需求,五六零年代結合嘻皮文化,使吸食大麻的風氣在大學生之間蓬勃發展,年輕的大麻吸食者進而吸食其他藥的可能性遠大於不吸大麻的人,影響了安非他命、海洛英的氾濫,影響深遠。 

(六) 古柯葉

 嚼食古柯葉的習慣早在西元前三千年即出現在安地斯山脈,可以舒緩高山症、解飢、提神,但因為不易保存因此全球化較晚。一八六二年德國藥廠開始生產古柯鹼,供研究使用,並製造出多樣化的古柯商品,古柯的需求大量增加,於是種植面積開始在全球擴張,使得古柯葉的價錢又開始下跌。廉價的古柯葉助長了藥物流行的擴散,尤其使美國和印度,吸食或注射古柯鹼的習慣傳到了社會底層。古柯風潮雖一度平息降溫,但於七零年代再度流行,早已忘記上一代古柯危害的教訓。 

(七) 其他地區性藥物 

除了上述之藥物,仍有須多地區性的藥物,例如檳榔、咖瓦、美洲的迷幻藥物,但為何這些作物並未成為全球化之商品呢?上述的全球性藥物商品,都是因為在西歐普遍接受後需求量增加,在經過歐洲人於殖民地的力量傳布到全世界,至於這些地區性藥物為什麼被忽略,可能是因為第一次接觸的不適應感太強,或是外表不雅觀,主要原因可能是因為不易保存、體積過大造成運輸不便。不過影響每種作物的原因都不盡相同且十分複雜,其未來的發展不可預期。

 

三、心得感想

 「上癮」,一個既浪漫又危險的詞。在文學家筆下,在電視的廣告中,上癮於美好的事物是何等的浪漫,近年來在台灣興起的咖啡風潮,咖啡館的廣告在電視等媒體強力放送,廣告詞:「如果我不在家,我就在左岸咖啡館;如果我不在左岸咖啡館,我就在往左岸咖啡館的路上。」大家早已琅琅上口,搭配著動聽的音樂、美麗的風景,在悠閒的午後來一杯咖啡,是多麼迷人的享受,「生命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啊!但酗酒和吸食毒品的人呢?不但自己的健康和前途付出代價,家人、社會都要付出代價,上癮是多麼的可怕。上癮,令人又愛又恨,病態卻又充滿神秘的世界,這是為什麼我在第一次瀏覽教授所開的書單時,就決定閱讀這本書。 

上述的各種全球性藥品,包括較為普及且合法化的菸酒,或是所謂的”毒品”等違禁藥物,在現在的生活中菸酒十分普及,生活週遭的親朋好友很多都有菸癮或愛喝酒,但品卻是從小就被教育,毒品是很糟糕的東西,碰也碰不得,感覺離我們的生活很遠,我平時很少將他們聯想在一起,在這本書裡,把這些東西擺在一起來看的時候,才赫然發現這些藥品之間,有這麼多雷同之處,相同的發展模式,讓我不得不重新思考這個問題。在這門課的課程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植物栽種與貿易對文化帶來的衝擊,不管是西印度的糖業、中國的鴉片戰爭、美國的獨立、西洋的中國風,這些事件我在以前的歷史教材中都多少有接觸過,但卻從未去仔細注意在這其中植物扮演的微妙角色,因此上課的內容讓我覺得很震撼,而在這本書中更將多樣植物的歷史並列,更讓我從本來地方、單一的事件(甚至是在鴉片戰爭中,痛恨英國的民族情結),轉而以更整體化的觀點去看這些問題。這些藥物在早期都是具有多用途,尤其在民俗的醫療中有重大貢獻,長久存在地區的文化中,隨著時間向外傳播,流於非醫療用途,而帝國主義的擴張是藥物濫用的推手,越洋貿易不但帶入傳染病、動植物,也帶入這些藥品的種植以及使用風氣,因為市場需求、營利的目的而在殖民地大量生產,價格降低的結果,就是藥物更加的普及與濫用。 

「癮」的本質到底是什麼?不論是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病態,都有很多研究,但這已經於更專業的領域,我們更關係的事,為什麼會藥物濫用的情形隨著社會進步,卻不但沒有改善還持續的在惡化?或許追根究底,可以說成是個人的私慾與人性的墮落,但在這種個人的入罪化的背後,其實更隱藏很多社會文化的原因。像是生活的壓力,包括勞工、軍人、娼妓等等,生活的壓力與苦悶,使他們以藥物提神,也以藥物舒壓、麻醉自己,甚至現代人的都市生活,也是充滿了焦慮、壓力與無奈,藥品是一個逃離現實的窗口。另外像是由於科技的發展,藥品的純化、施打技術改良,和各式化學合成藥物的出現,對於醫療有極大的貢獻,但仍無法避免流入非醫療用途,另外運輸科技的進步、甚至於網際網路的興起,也讓藥品的流通更加容易。另外的種種原因之中,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廣告以及行銷管道,像是美國的香菸,各種形式的廣告、樣品試用,刻意盡量避免提及對身心有害的部分,有些廣告更專攻青少年市場,利用青少年尋求刺激且易受同儕影響的心態,使許多年輕的大學生染上毒癮。 

藥物濫用的利益與代價該如何衡量?從早期利用藥物控制、剝削勞工,壓榨原住民,利用藥物的貿易牟取暴利,政府以合法化之名行課稅、充實國庫之實,還有各項相關產業的商機,例如菸斗、茶杯、鼻菸盒等相關產品的製造,甚至於十九世紀晚期開始成形的藥物癮治療產業的龐大商機!”問題導致獲利”,不只滿足慾望,更製造出更多的慾望,無窮的慾望形成無窮的商機,這是多麼可怕的事。為了這些藥品付出了多少代價,藥物造成的意外事件、中毒致死、各種社會問題,藥物濫用是社會的亂源,也因大量種植這些植物而造成生態上的破壞,藥物濫用引發的種種弊病,涉及各個層面且影響深遠,該如何衡量其價值,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 

要如何控制藥物濫用的情況不斷惡化?過去的社會也有對不同藥物提出禁令,但通常效果不彰,走私氾濫且人民的需求壓力下,很多藥物又合法化,並且政府專賣、徵稅,這稅收成為國家收入的來源,有些地區某些時期甚至降低稅額以增加總稅收!書中批判其為”稅收上癮”,即使有時面對濫用狀況嚴重時,為了降低消費不惜犧牲可觀的收稅額,但黑市買賣造成的社會成本以及補充國庫的需求,仍不斷引誘政府"舊疾復發”,這種行為可以說是犧牲百姓的福祉以謀取利益。現代社會各個國家已對藥物制定出較明確的管制體系,依藥物的性質分級管制,但菸酒仍只須成年即可輕易取得,可是這兩項藥物的危害程度仍很高,尤其是酒精。菸酒的合法化,也相對其他毒癮的機率。但為何菸酒相對於其他毒品可以有特殊待遇呢?背後還有很多政治經濟的原因,錢與權,值得深思。 

在書中看到許多藥物濫用的歷史,十分令人痛心,歷史不斷重演,如何記取教訓?如何真正治本的解決藥物濫用的問題?書中提到動物和藥物的問題,動物在野生的情況下,攝取到致醉植物的機率比囚禁的狀況下小的多,受到囚禁的動物常變得神經質或強迫症,需要以精神刺激藥治療,若健康衰退或仍無法適應環境則須接受安樂死。人類也是受到囚禁的動物嗎?被囚禁在現代生活壓力的桎梏中,難道自誇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也接受相同的命運?藥物本身沒有好壞之分,但卻因使用的目的及方法有不同的結果,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我們應該有所警惕。藥物濫用,其實不只限制於以上所討論的藥物,像是目前很多新開發的藥物,強調養生的健康食品五花八門,我想在使用這些藥物的同時也要格外注意。這本書涉及的範圍很廣,幾乎每一頁都有很多可以更加深入討論之處,提供我們一個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藥物濫用的問題,讓我覺得很震撼,也有很大的收穫,不過因為內容有點龐雜,很多需要思考的地方,需要慢慢吸收,我想這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