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業促進條例 修法專頁 三、韓國親環境農業措施的實際情況
日本的親環境農業相關規定,乃是先制定法律,再施用於農業的各種實際情況。而在正式策動與推進有機農業上,為整理事前應完善準備的各項議題,我們應當參考韓國親環境農業措施之實際情況。韓國與日本同處於東北亞的溫帶季風地區,農業結構相似。該國從1997年制定環境農業促進法(2001年時修訂並改稱為「親環境農業促進法」)以來,全國便致力推行包括有機農業之親環境農業。
(1) 親環境農業促進法及其背景 a 親環境農業促進法的概要 韓國以親環境農業促進法做為法源基礎,致力於推行包括有機農業之環境保護型農業。 親環境農業促進法全文共有二十七條,由下列五個章節所構成。第一章總則、第二章親環境農業之促進及支援、第三章親環境農產品之流通管理、第四章國際合作、第五章罰則。 該法規的目的(第一條)中提到,「此法規之目的為,透過增強農業之環境保護機能,減低因農業造成的環境污染,並培養實踐親環境農業人士,進而達到追求環保導向農業的目的」。有關親環境農業的定義(第二條),內文提到,「『親環境農業』乃是遵守農藥安全使用基準與作物別施肥基準量,維持適當的家畜飼料添加物等化學資材之使用的標準,並且透過妥善處理與再利用畜產排泄物,達到環境保護之效,生產安全之農畜林產品的農業型態」。此外,有關親環境農產品的分類(第十六條),「是根據生產方式與使用資材,分為有機農產品、無農藥農產品(畜產品則是稱作無抗生素畜產品),以及低農藥農產品」。(注二)[1] 親環境農產品的驗證,目前分為低農藥栽培農產品、無農藥栽培農產品、有機栽培農產品等三類。本文之後尚會提及,由於驗證對象的農產品分類數的仍然有所變化,請參考表二中含有轉換期有機栽培之 驗證基準。
b 親環境農業促進法制定之經過與背景 韓國投入環境保護的農業,乃是在1992年由基督教會及消費合作社發起領導,推行有機農產品與無農藥農產品的 驗證制度,而此制度的重大轉機是源自於關稅暨貿易總協定之烏拉圭回合談判。由於農藥與化學肥料的過度使用,以及畜產排泄物所造成的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其中又必須面對難以避免的大幅度農產品貿易自由化,此談判證明了韓國的農業應當建立在環境保護政策之下,以發揮其多方面的機能。 隨著此談判的進展,1994年12月,韓國的農林部(相當於日本的農林水產省)內設置了環境農業課(現已改名為親環境農業政策課);1996年7月,策劃制定了「邁向21世紀的環境農業政策」之中長期計畫;1997年12月通過環境農業促進法(舊法);1998年12月該法正式施行,並將1999年稱作「親環境元年」,由1999年起開始實施對於親環境農業之直接給付。在2001年時更強化了環境農業促進法之罰則規定及親環境農業之促進與支援,將法條內容重新修訂,改稱為親環境農業促進法(新法)。
(2) 對於親環境農產品採用現況與變化 排除一般環境農產品之親環境農產品的生產量變化如表三所示,以相當高的成長率向上攀升,2006年度已佔有農產品全體的6.2%。 若審視親環境農產品的細項,可以得知低農藥農產品為63.1%,佔了將近三分之二;其次為無農藥農產品28.4%;有機農產品為5.0%;含轉換期有機農產品的有機農產品的比例則是8.5%。此外,有機農產品佔農產品全體的0.3%(若包含轉換期有機農產品則是0.5%)。 採用親環境農業的農家數、親環境農業生產面積亦與生產量呈正比變化,農地面積占有4.2%。
(3) 親環境農產品的流通 親環境農產品的流通如圖一所示,存在有多樣的流通管道,不過基本上仍以產地直銷與專門流通企業為主。 親環境農產品的報酬率高,據報告指出,有機農產品可達到100∼120%;此外,年齡層愈低、所得愈高、學歷愈高者,購買親環境農產品的頻率便愈高。(注三)[2] 隨著親環境農產品的增加,親環境農產品與一般農產品的價格差距日益縮小。然而另一方面,在高價的產品中,愈來愈多的消費者對於低農藥農產品產生「真的能稱為親環境農產品嗎?」的疑慮,因而出現了對親環境農產品評價下滑的傾向。(注四)[3] 此外,由國外進口的有機農產品中,加工品及大豆的比重雖高,其進口量7,000公噸(2006年度)僅佔國內生產量56,000公噸的13%,流通以國產品為主,但進口品亦有增加之趨勢。
(4) 政策的變遷與課題 親環境農業政策是以親環境農業促進五年計畫為基礎所開展推行,該促進計畫根據親環境農業促進法第六條,以五年為一個單位,內容包含有為達到環境保護目的所制定的政策目標與基本方向,以及環境負荷減低政策、農藥與肥料等縮減對策等,進行以2001年至2005年為對象的第一次五年計畫,以及以2006年至2010年為對象的第二次五年計畫。
a 第一次五年計畫 第一次五年計畫中的主要課題是,親環境農業在實踐方面的基礎調整、親環境農業技術的開發與普及、綜合性的農地培育以及畜產排泄物的資源化、支援親環境農業促進、促進親環境農產品的流通活性化、強化國際合作、親林業之促進等項目。計畫的成果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