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種子研究室   a05.gif (1361 bytes)                                    台大種子研究室

回有機野譚首頁        回有機農業促進法修法專頁         

 

刊載於自由廣場 (2007-05-30)

Taipei Times 選譯

郭華仁 (台灣大學農藝學系教授)

 

嘉南大圳的農業生機

五月份彷彿是「八田與一」,紀念的文章與活動未曾間斷。八田與一從一九二○年開始,以十年的時間興建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蓄水量達五十五億立方公尺,流域延伸九十餘公里,灌溉支渠總長超越千公里,使得嘉義、台南等地區十五萬甲農田,一改過去看天種田的困境,成為我國最大穀倉,貢獻之大至今猶為國人感佩;若從有機農業來看,八田餘蔭更攸關台灣的將來。

有機農業具有保護環境、促進農業發展以及提供消費者健康的多元功能,因此歐洲近年大力提倡;奧地利的有機農場就已占耕地面積十五%以上。我國有機農業雖然推廣有年,但進展有限,至今僅占耕地的○.一%;西部工商污染較重,互相干擾導致有機田難以尋覓,應該是原因。過去宣揚有機食品,太偏重於「無農藥」這個本末倒置的迷思,也難辭其咎。日昨農委會宣布擬將有機食品合格的農藥量設在一般食品安全允許量的五%,馬上引起反彈,顯示包括消基會在內都誤解有機農業的本質。

有機農業是循生態原則,不採用化學肥料與農藥的農法,但不能說檢查到相當微量的農藥,就不是有機產品;不論歐美日本,皆沒有這樣苛刻的認定。嚴格執行「無農藥」的規定,微量的無意污染會打擊農民的信心,有機農業將難以推行,整個環境就不會恢復健康。

當然有機農業要能普遍推行,還是得先恢復乾淨的農地。就此,嘉南大圳「流域」正好提供切入點。

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若能維持純淨,就具有洗滌農地的功能。在各最接近分圳的農田提倡有機種植,則緊接鄰田所接受的會是乾淨的灌溉水,也較能採用有機農法。如此循近而遠,依序地推廣,或許嘉南平原能慢慢地「收復失土」;這可說是八田與一功績的時代意義。

有機農法不易推廣還有其他原因,不過若不能在政策上多下工夫,任農地污染日益擴散,安全優質農產品將無從生產,那麼就不用再談什麼農產品國際行銷這類的夢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