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性的海蝨附著鮭魚身上,吸食血液,輕者魚隻生病,重者死亡。光是蘇格蘭就有一半以上的飼漁場受到感染,去年因此死掉的鮭魚重達數千公噸,生病者數以百萬計,業者要花上3億英鎊在防除的費用上。
一位漁民表示,海蝨就好像大自然的回擊,而我們即將輸掉。
不但蘇格蘭,去年挪威也因海蝨而減產6萬噸,加拿大等十多國的產量同樣降低,連同損失與防治費用,一年全球養鮭魚業者就損失10億英鎊。然而損失的不只是業者的荷包,海洋環境也因為多年施用藥物而釀成危機。
在East Anglia大學研修環境影響評估的Don Staniford在15年前就投入海洋環境運動,利用資訊公開法得到業者第一手資料,因此展開具體行動,要揭穿養殖鮭魚業所造成的禍害。
他指出鮭魚飼養場遍布疾病,成為寄生病菌的培養所,廢棄物已無法掌控,而化學藥劑用量遽增,就像「有毒的廁所」一般。此外養鮭魚的飼料採用野生小魚,其重量約是鮭魚的三倍大,這會造成嚴重的魚類資源匱乏問題。
他的努力卻被業者視為眼中釘,因此近五年備受打擊,不但常接到威脅,也被控告誣衊業者而被法院罰以重金,更被法官裁定不准再講「野鮭不用藥」、「鮭魚飼藥傳播疾病」等話語。
Staniford仍無所疑懼,繼續挖掘真相。他最近指出,農藥因滅汀(emamectin,農作物、漁類用於殺蟲)的使用在近年遽增,蘇格蘭環保署準備加以禁用,卻因為業者施壓而縮回。另外的數據則顯示,十年來防除海蝨的化學藥物濃度已經超過環境安全限制量的100倍。
環境科學家指出,要解決這個問題,業者應該把養殖場降到更深、更冷的海域,讓海蝨難以生存。但這牽涉到高成本,所以業者不加以考慮,而採用其他方式,例如熱水、高壓熱水沖洗。但這不但所費不貲,被動物福利團體責罵,效果也不彰,反而傷害鮭魚。
業者嘗試用隆頭魚(wrasse)來吃海蝨。然而最近指出,隆頭魚的族群因為大量捕獲作為天敵,而導致族群大量消失。業者還是相當有信心,認為再過幾年,對環境少有毒害的化學藥劑就會問世。
但對環境學者來講,唯一的路是停止鮭魚的企業化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