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郭華仁 2017 期待亞太糧肥中心的新方向。觀點種子網20170414。
http://seed.agron.ntu.edu.tw/publication/article20170414.html

觀點種子網        回文章                                                 a05.gif (1361 bytes)台大種子研究室

期待亞太糧肥中心的新方向

 

亞大糧肥中心最近禮聘台大農經系林國慶教授主持,是否有新思維,讓人期待。至少該中心臉書轉貼Brian Barthy在2014所發表的這篇文章,就與過去中心長期關注化學肥料有完全不同的方向。

這篇文章標題比較長: 微生物將餵養全世界;真正的農夫培養的為何是土壤,而非農作物

農夫養土,土壤養作物,這本來就是有機生態農業先賢所強調的。微生物可以製造肥料、幫忙農作物吸收肥料以及抵抗病蟲害,這已是近年來很多研究報告所肯定的。本文在這方面所講的其實也差不多。

但文章提到一個警訊,那就是企業掌控。

上個月自然雜誌(Nature)就登載一篇文章,指出農藥已走到末路窮圖(WHEN THE PESTICIDES RUN OUT),而農藥大廠早已研發不少微生物製劑,將來讓農民花錢買微生物,還是可以賺大錢。(該文見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93833/ 引用文獻9)

Brian Barth表示,實驗室得到微生物提高產量的結果,實際應用卻不一定如此。他引用美國植病學教授Linda Kinkel的話,Kinkel表示商人吹噓微生物產品的好處,但農人常無法在田間實現,因此會有所懷疑。

這是因為接種了微生物,不見得能在各種環境有相同的表現。她目前的工作,就在於幫助農夫如何維持土壤中為生物族群的經常、恰當數量。秘訣是這些微生物有需要有碳源。

是的,科學研究就是要找出農夫不需花錢買資材,就可以永續生產糧食。土壤只要不用農藥化肥,加上有機質、覆蓋植物(包括恰當的雜草)提供碳源,就能夠讓土壤眾多微生物自行生長。

過去用農藥化肥傷害土壤菌根菌,然後科學家研究出菌根菌對作物生長的好處,讓商人再去賣菌,這不是很荒謬嗎?

亞太糧肥中心居於很有利的地位,在亞太地區推廣這樣的概念。我們樂觀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