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郭華仁 2017 基改企業藉紀錄片漂綠。觀點種子網20170627。
http://seed.agron.ntu.edu.tw/publication/article20170627.html

觀點種子網        回文章                                                            a05.gif (1361 bytes)台大種子研究室

基改企業藉紀錄片漂綠

前幾天華府環保影展(Environmental Film Festival in the Nation's Capital,DCEFF)推出了一部叫做《Food Evolution》的紀錄片。這個影展很有名,在2014年上映過齊柏林的「看見台灣」。

不要以為傑米奧利佛把他的《食物革命》影集,或者他的相關著作拍成紀錄片。差多了,食物革命是Food Revolution,少一個字母,大大不同(圖)。

圖,三張海報。Food Evolution:(下) 華府環保影展(左) 紀錄片本網Food Revolution(右) 傑米奧利佛

《食物演化Food Evolution》來頭不小,導演Scott Hamilton Kennedy在美國紀錄片上略有名氣。片中請到的敘述者(narrator)是電視科學節目名人,《宇宙大探索》的主持人Neil DeGrasse Tyson。

紀錄片中受訪者還包括《雜食者的兩難》作者Michael Pollan、紀錄片《牛糞傳奇》描寫的Vandana Shiva、《欺騙的種子》作者Jeffrey Smith。

慢一點,還含有《美味的陷阱》一書的作者,紐約大學Marion Nestle教授,以及許多食農紀錄片現身過,美國食品安全中心的創辦人Andrew Kimbrell。

光是看到這五位翻轉食農的健將,大家可能會期待這個新紀錄片。

!!!!!錯了!!!!!,這是基改企業用來漂綠的。

【此紀錄片的企業背景】

《食物演化》的經費來源是食品技師協會(Institute for Food Technologists),這個研究所部分的資金來自幾家大食品公司,目前的所長Cindy Stewart曾經在杜邦工作過。

在記錄片簽約時,該研究所的所長是Janet Collins,她曾是孟山都與杜邦的部門經理,現在是美國作物永續發展協會科技與法規部的副總裁。

作物永續發展協會(CropLife International)在台灣也有分會,是赫赫有名的農藥推展機構,在各國花錢辦事鼓吹農藥與基改,資金的來源當然是那些大農藥/基改公司了。

當然紀錄片製作單位會說,即使錢來自基改企業,他們仍擁有完全的自主權,會做到平衡報導。前面提到的五位就是以批評基改作物聞名的。

【此紀錄片的企業影子】

不過,這幾位被訪問的時間縱使很長,實際放到影片上的卻很短,而且遭斷章取義,扭曲原意。

Marion Nestle就為文澄清,她一再要求將她講的那一段剪掉,導演一直不肯,認為影片是做到平衡報導,但Nestle不以為然。她表示「經常受訪,很少會被錯誤引用或誤會其意的,但《食物演化》卻是這樣,我認為這不啻是基改企業宣傳的狡詐伎倆」。

Michael Pollan同意Nestle的說法,表示有類似的感受,認為這個紀錄片是基改企業所資助,他被引用的話無法精確地反映本人的觀點。

該紀錄片於五月時就提前在加州柏克萊大學放映,但是映後有45位學者聯署公開信,指出《食物演化》有基改企業贊助的背景,以及當作基改食物的宣傳片本質。

他們指出片名採用演化兩字,就是要把「基改有異與傳統」的認知給沖淡。

的確,遠古時期人類所吃的食物都是天生的,一萬年前發明農耕以後,透過選種、留種自播,逐漸將野生植物馴化而成作物。歷經數千年,透過天然雜交、突變,以及各地農民的慧眼巧手,創造出琳瑯滿目的品種。就是近代科學育種,還是透過天然的雜交與突變,只是在遺傳學的基礎上,能夠加速品種的育成。

《食物演化》企圖讓觀眾先體會萬年來由野生植物到地方品種,而後到近代品種的一連串的自然演化過程,接著要誤導觀眾說基因改造只不過是這個演化過程的最新趨勢而已,真自然,很安全。

這個說法其實是二十年來基改企業以及若干基因工程學者一貫的論調,就是基改科技與傳統育種沒什差別。只是過去用講、用寫的,現在換成影片罷了。

除了堅稱基改食品安全外,影片還把認為基改食品可能有風險的學者專家都打成反科學、無知、愚蠢之徒;有機食物是不好的,提倡者都在騙人。

實際上基改科技是近二十年來農藥大公司透過遺傳工程,在細胞的層次強行操控基因,做出天然雜交、突變所無法做到的,產生許多無法預知的改變,增加未知的風險,這是為何許多研究會發現基改食物飼料導致動物產生各種病變甚至腫瘤,也讓許多消費者對基改食物產生疑慮的原因。

這種疑慮恐怕不是一片Q&A為主的記錄片可以消弭的吧。

【此紀錄片的企業漂綠】

應用科技的成果要不要推廣,還得看各種層面,不能光談科學。基改作物是要種來做生產的,其生產牽涉到的範圍很廣,包括糧食生產、環境維護、種子供應、農民生計與國民健康等,基改作物在某些方面的表現,真的不敢恭維,也是最為人詬病之處。

這部紀錄片是企業漂綠的動作,企圖用一些名詞來洗刷不良紀錄。類似的伎倆在2010年出現過。

當年基改公司、農藥公司、大宗穀物貿易商在南美洲成立「良心大豆圓桌會議The Round Table on Responsible Soy」還把最著名的保育組織WWF給拖下水,企圖掩飾南美洲廣種基改引起的嚴重社會問題。不過有沒有良心,不是他們自己說的算,眼光雪亮的人多的是。http://gmo.agron.ntu.edu.tw/GMOmain16.htm#11-06-18.2

製作單位應該會透過各種管道,找各種方法在台灣上映這部紀錄片,不管片子的譯名是不是《食物演化》。紀錄片影展的主辦單位要小心了。

【資訊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