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產品比慣行的貴,怎麼辦?(談真實成本會計)
後石油時代農藥化肥售價勢必昂貴,國際糧食運輸成本會大為提高,因此慣行農業將難以持續進行,全面採用無農藥化肥的環境友善農法(可稱為泛有機農法)是無法避免。
然而全面轉型有好幾個瓶頸,除了觀念不易轉變、初期產量低落以外,更重要的是消費者的接受度。相當多人在消費時會以價格便宜為重要的考量,而有機農產品通常都比較貴,導致有機市塲的成長有其限制,使得農家不敢貿然
轉型。這是全球包括我國有機農法推展速度普遍遲緩的主要原因。
一、從教育著手
要破除有機農產品比較貴的障礙,有好幾個方向,比較可行的是透過食農教育,讓消費者瞭解有機農業在身體健康、環境健康與農業永續經營上的重要性,以及慣行農法產品之所以價格較低,是因為隱藏性成本沒有計算在內所致。就身體健康而言,「錢要現在給有機農夫,或以後給醫院大夫」是常用的說法。
其實有機農法面積的比例若能越佔越高,那麼有機與慣行的價差就會越來越小。全面成為有機國家的話,更不存在有價差問題。不過在價差仍大的現在,若經濟情況比較好的人能多花錢支持有機產品,讓農民有信心轉型,就可望帶動有機面積的拉高,逐漸縮短價差。
二、從財經法規著手
但是就目前而言,寧可依循眼前便宜的人還是佔多數,因此拉近有機與慣行農產品價格恐怕才是最直接的作法。這應該也是近五年來食農「真實成本會計」受到重視的原因。
真實成本會計(True Cost
Accounting,或稱為完整成本會計Full Cost
Accounting)從字面上來看不難理解,就是將物品製造、運輸、上架、消費過程各方面在環境、社會與經濟上的成本、以及各種的效益,都完整地加以估算,反映在售價上面。成本主要是各類隱藏成本,如環境汙染的代價等,效益如有機農業提供更多閒置人力的解決等。
根據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健康永續糧食改革平台」的報告ˇ指出,在英國每購買一英鎊的食品,社會要另外付出一英鎊外部成本,其中包含半英鎊的健保費用。
該報告列出真實成本會計需要評估的項目,在環境與自然資本方面有氣候變遷、淡水使用、氮磷循環、土地變更利用、生物多樣性喪失、土壤(健康)、礦物與化石燃料使用、動物福利等;在社會經濟與人力資本方面有雇用與報酬、技術與知識、健康安全與福祉、基本人權、農家生計、文化權與社區參與、利潤課稅與永續成長、社會價值與風險等,而在營養與健康衝擊方面有營養不良、非傳染性疾病、過重、高血壓、食物中毒與農藥接觸等。
Müller與Sukhdev
(2018)所撰寫的報告有更透徹的分析。
如何應用真實成本會計?舉例來說,生產一公斤的牛肉,所釋放的碳排放量遠比生產一公斤的乾豆高出近20倍,所需要的水分更高達45倍,這是倡議少肉多豆的理由
。不過道德勸說效果可能不大,但根據Springmann
et al. (2017)的估算,若採用碳稅,牛肉的售價會高出40倍,所造成的消費會減量達13倍,反之,乾豆類的影響就很小。這是真實成本會計的牛刀小試,可能
的效果就很明顯。
真實成本會計的目的在匡正現行主流經濟制度的缺失,可想而知所受到的阻力會無比強大,會令人懷疑其行與否。然而若其考慮其正當性,透過社會上不斷的討論辯證,或許會有逐步實現的可能。這從歐洲的能夠逐漸推動農藥稅就可以看出端倪。
歐盟2009/128/EC指令鼓勵各國透過經濟手段,反應外部成本,冀能降低農藥使用,以達到農藥永續使用目標。歐洲已有若干國家朝此方向邁進。瑞典早在1984年就針對農藥使用量加以課稅,但這樣的方式沒有考慮到不同農藥的毒性差異,因此對
之已經進行檢討。法國從1999年開始以污染程度對若干農藥課稅,2018年通過立法加以擴大實施,所課得的稅款用來鼓勵農家轉型有機。而丹麥也於2013年立法根據農藥的健康與環境毒性大小而加以課稅。
我們台灣的情況不會自外於國際,盼望財經、農經學界以及民間環境、食農社團重視真實成本會計,加以探討、闡述,並邀集各方面人士參與討論,或許進步的速度可以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