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郭華仁 2019 高粱粒數增加不表示產量增加。 觀點種子網20191113。
http://seed.agron.ntu.edu.tw/publication/article20191113.html

觀點種子網        回文章                                                            a05.gif (1361 bytes)台大種子研究室

高粱粒數增加不表示產量增加

左圖是正常的高粱,右圖是突變體,用EMS誘變劑處理後篩選出來的,果實數目加倍。這是上個月底出刊的論文,發表於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doi: 10.3390/ijms20194951。

Researchers double sorghum grain yield to improve food supply
https://phys.org/news/2019-10-sorghum-grain-yield-food.html

 

好幾個網站對這篇論文報導,都直接在報導文的標題說高粱的穀粒產量加倍(double sorghum grain yield),鼓吹基改的ISAAA更寫出Double Sorghum Grain Yields by 200%,雖然該研究用的只是誘變,並非基改技術。

但是論文本身從頭到尾沒有提到穀粒的「產量」加倍,只有提到穀粒的「數目」加倍,這個差別可大了。

圖片看得很清楚,誘變體的穀粒數量增加但果實(種子)變小了,而論文完全沒有記載正常體與突變體的穀粒重量。(若產量有增加,論文一定會大書特書吧)

禾穀類作物的產量是多因素所決定的,光是提高穀粒數量,產量的提高會有限。教科書會提到:
總產量 = 總株數/公頃 x 穎花數/每株 x 結實穀粒數/穎花數 x 重量/穀粒。

所以決定總產量的有這四個因素:栽培密度、穎花數、穀粒數、每粒重量。

理論上提高每個因素都會增產,但是實際上提高某個因素,常會降低另一個因素,栽培密度太高,穎花數就會減少,總粒數增加,每粒的重量也常會降低。

這個現象就叫做「掠龜走鱉」。如何打破這個現象,才是增產的真正關鍵。

論文只提到本研究結果可望找到增產的策略,這離實際的增產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

圖片中正常高粱(左邊)的果實照得還蠻漂亮。這個品種的果實是白色的,褐色是穎片,穎片沒有跟著長,所以果實外露,相反地,稻米的果實(也就是糙米)外面被穎片(稻殼)整個包著。

正常高粱的果實來自「無柄小穗」。在剛抽穗還沒開花授粉前,小穗都成對出現,一個有柄,一個無柄。(最頂端是一個無柄,兩個有柄)。

左邊一粒果實的旁邊都出現綠色的構造,那稱為「有柄小穗」,具不稔性,不會結成果實。

右圖的誘變體就是有柄小穗居然結成果實,因此穀粒的數目才會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