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郭華仁 2019 哪個田的韌性較強較能對抗氣候危機。 觀點種子網20191228。
http://seed.agron.ntu.edu.tw/publication/article20191228.html

觀點種子網        回文章                                                            a05.gif (1361 bytes)台大種子研究室

哪個田的韌性較強較能對抗氣候危機

道路右邊的田淹滿了水,左邊的卻是正常如昔。

這是今年美國密蘇里州農業區所見。右田採慣行農法,每年耕犁,也不種覆蓋作物,一年當中土壤裸露了好幾個月。左田採用免耕犁農法,不種作物時就種覆蓋作物。

氣候變遷下,農業越來越受到影響。今年美國雨水相當嚴重,有48個州都破紀錄,770萬公頃參加保險的農田放棄耕作,這可要花上納稅人的錢約42億美元。

相鄰兩田在大雨過後,右田久淹不退,左田卻迥然相反,大雨過後水及時消排,可進行農耕。左田較對得起納稅人,這顯然是「韌性農業」所追求的目標嘛。

其實我們台灣在夏天颱風過後也會看到採用友善環境農法的朋友貼出照片,指稱其稻田水稻沒怎麼倒伏,鄰田採慣行農法者就慘兮兮,情況差很多。

不過我們這邊都是個例,說服力不高。圖片所指稱的,背後可是Dagan這家地理空間資訊公司的大規模調查。針對三個州耕種區域找出今年的衛星影像,比對該公司個地區保育耕作措施的資料庫,他們得到確定的答案,農耕若採用保育措施的程度越高,作物收成的情況就越好。

看起來,耕作農法的改變是韌性農業的必要,這趨勢越來越明顯。但是改變的阻力很大。

美國政府早已推動土壤保育政策,採用免耕犁或種覆蓋作物的面積已有所進展,但是力道還是不足。

#美國再生有機農業的新動力逐漸浮上
#農地碳信用

其實2009年美國眾議院就通過Waxman-Markey法案,開放讓農家參加碳排放交易系統,排放高的工廠可以向採用土壤 封存碳措施的農家購買碳信用。後來因為石油化公司與農業遊說團體從中作梗,該法案無法在參議院過關。

不過十年後的今天,情況已有所改變。

今年八月出現一家致力以微生物學與數位科技新公司「Indigo」,要推碳交易平台Indigo Marketplace,將農夫與願意付費支持碳減量農作的公司及消費者連結起來,鼓勵農人將碳留在土中。https://www.seinsights.asia/article/3289/3268/6427

連向來被民間環保團體撻伐的大農糧企業如ADM、Cargill也逐漸靠攏,他們表示2022年會提出碳市場方案,讓農民採用保育措施而取得碳信用,來賣給其他工業界。(按,對這些公司的所謂保育措施,是否符合期望,需要加以保留)

在政治上,根據愛荷華等五個州的民意調查,比較多的選民願意支持提出推動土壤健康政策的總統候選人。

兩個相關法案已在國會展開討論,民主黨幾個總統擬參選人都在農業政見中納入氣候變遷議題。如:https://www.facebook.com/warren.kuo.5/posts/10156445620411008

https://www.facebook.com/warren.kuo.5/posts/10155936370086008

連一向杯葛氣候變遷議題的川普政府也開始有改變的跡象,例如農業部長也一反過去的言論,開始靠攏。他對於土壤碳吸存能力表示興趣,認為碳市場可提供農業上的動力。

在美國政治上或許看不到立即的行動,但至少政壇上已經吸收了相關的訊息,時機一到,政治行動應該就會啟動吧。

原文詳:https://insideclimatenews.org/news/26122019/agriculture-climate-change-flood-recovery-sustainable-farming-cover-crops-2019-year-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