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傳媒與食力:業配文推基因編輯
在農業上,基因編輯技術可以說是第二代的基因改造,第一代是基因轉殖,第二代是基因轉殖再加上基因編輯,不過一般文章在談基因編輯時,大都不提前半段的基因轉殖。為了方便,我們可以說,第一代的是「基轉基改」,第二代是「基編基改」。
以下七則文章談的都是基因編輯在農業或食物上的好處,這是風傳媒(1-3)與食力
foodNEXT (4-7)
的網路文章,食力的登載於2019年6-11月,風傳媒的則都於本月密集出刊:
1.
一起享受科學帶來的好處!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讓你我的生活大大不同
2.
吃番茄就能放鬆又好眠?日本研究讓番茄也能成為保健食品
3.
基因編輯作物是什麼?能吃嗎?在未來的餐桌上將無所不在!
4.
基因編輯怎麼管?
快看這些國家贏在起跑點!
5.
這樣做讓農作物更健康!世界各國農業都在研究的「新興精準育種技術」
6.
用效率改變未來!讓作物育種不再曠日廢時的新興科技
7.
基因編輯作物可望填補國際種苗市場缺口,台灣種苗產業能否搶得先機?
很正常,新科技新產品推出時,當然會受到媒體的注目。不過,文章看到最後,才知道這分別是「美國黃豆出口協會」委託風傳媒、「作物永續發展協會」委託食力登載的隱性行銷文章(業配文),這不免讓人有所聯想。
為什麼美國黃豆出口協會要出資替日本公司鼓吹基編基改番茄呢?不難猜測吧。
透過基因編輯來改造食物,最早是2016年美國賓州大學研發的,不會褐化的蘑菇(洋菇),不過委託試驗的廠商Giorgio卻不想上市,怕會壞了公司有機蘑菇的市場。目前在美國上市的基編基改產品,一個是2018年出現的高油酸大豆,另一個是2019年上市的抗除草劑油菜籽。
針對基改農作物,美國的管理算是比較寬鬆,不過在2018年更進一步宣稱基因編輯產品不是基因改造,不需要管理。為了避免基因編輯產品在外國同樣受到基因改造法律的管理,因此在國際上推動「基因編輯不是基因改造」,標示不需審核、不用標示的觀念,對基改大國產品的外銷當然相當有利。
然而前述兩個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不大,因此最近日本政府以不含外來基因為理由,宣告基因編輯作出來的高GABA番茄上市後不需標示為基因改造,美國黃豆出口協會就逮到機會,看上在台灣也有不少高GABA產品,對該基編基改番茄接受度可能較高,因此才會替日本公司出面,顯然是要到我國推展「基因編輯不是基因改造」的說法。
那麼,作物永續發展協會的目的何在?只要瞭解該協會的背後是誰,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作物永續發展協會CropLife
International的前身是1967年成立的全球作物保護聯合會,屬於農業化學產品(農藥)製造商協會的國際組織,2001才改成現在的名稱。其成員目前包括全球最大的農藥/基改種子公司,包括拜耳(孟山都)、巴斯夫、先正達、科迪華(Corteva,即杜邦+道禮)…等。這個協會在一些國家都有分會,在台灣,其網址就是http://www.croplifetaiwanchina.org/,而在中國則是http://www.croplifechina.org/。
很難讓人不會想到,那些跨國農藥/基改公司大概是要來台灣進行宣傳,讓大家接受「基因編輯不是基因改造」,企圖影響政府來鬆綁基因編輯吧。
問題是消費者能否擋得住大財團這一波的攻勢呢?在日本,是有消費者團體出面質疑基編基改番茄的安全,效果如何,仍有待觀察。
https://www.facebook.com/warren.kuo.5/posts/10157599821211008
我國也是一樣,目前大概只有台灣無基改聯盟透過主婦聯盟,發出微薄的聲音,指陳基因編輯的缺失,這擋得住來勢洶洶的基編食品宣傳嗎?
這七篇基因編輯業配文顯然報喜不報憂,然而最近歐洲議會的的綠黨/歐洲自由聯盟發表報告,引用科學研究結果,點出基因編輯的虛言與真實。這樣的內容,如何讓我國國人也能充分接受到,而挺身要求政府把基因編輯產品納入基因改造規範,進行管理呢?
https://www.facebook.com/warren.kuo.5/posts/10157693438986008
另參考:
1.
https://www.facebook.com/warren.kuo.5/posts
2.
http://seed.agron.ntu.edu.tw/publication/article20210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