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郭華仁 2022 食農系統的轉型策略。觀點種子網20220326。
http://seed.agron.ntu.edu.tw/publication/article20220326.html

觀點種子網        回文章                                                            a05.gif (1361 bytes)台大種子研究室

食農系統的轉型策略

(食農課題,沒有人可以置之度外)

 

農委會的政策正面臨重大的轉型,一方面有機農業促進法的法制化,使得農委會負擔起達到有機國家的目標,另一方面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激發起國內 農業災害與國際要求減碳的壓力,促使農委會成立「氣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排放專案辦公室」來因應,其中,有機農業也是行動計畫的重要環節。

然而這些政策牽涉到現行食農體制的翻轉,從生產、銷售到消費都需要進行大幅度的改變,所遇到的阻力會是相當大,因此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在2013年出版的報告,就指出食農問題錯綜複雜,其解決之道乃在於能否成功地由目前盛行的集中工業化農法與全球化糧食系統轉移到全球各地小農、生態有機農法與地產地消的在地糧食系統,而且把這樣的改變稱為「典範轉移」。https://www.facebook.com/warre....../posts/10151584507871008

典範轉移的潛話語就是很難、需要時間、需要新一代的出現等,但是UNCTAD的報告書封面寫下了警語:快醒過來,就要來不及了(Wake up before it is too late),我們這一代的任務就是要加緊腳步與力道,比2050年要更早達成目標。

至少有若干團體專注於如何達成轉型,其中永續糧食系統國際專家小組(The International Panel of Experts on Sustainable Food Systems,IPES-Food)在2016年出版的《由單一到多樣》(From Uniformity to Diversity: A paradigm shift from industrial agriculture to diversified agroecological systems)提出很珍貴的意見。https://www.facebook.com/warren.kuo.5/posts/10153466457306008

該報告最後指出七項建議:1. 建立永續糧食系統的新指標、2. 公共政策支持多樣化生態農業生產、3. 建立短程的供應鏈與新型態的零售基礎設施、4. 以公共採購支持在地生態農法產品、5. 結合相關社會運動能量,以強化力量、6. 在教育、研究系統中將生態農業、糧食整體觀主流化、7. 建構跨部會、多層次的糧農計畫程序。

這一的新架構牽涉到的不只是觀念、習慣的改變,更實際的是政府預算的轉向,真的是很不容易;或許我們個社會可以用這本報告當作討論材料來達到共識,作為轉型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