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郭華仁 2022 氣候變遷下大自然的解方:多樣性 。觀點種子網20220420。
http://seed.agron.ntu.edu.tw/publication/article20220420.html

觀點種子網        回文章                                                            a05.gif (1361 bytes)台大種子研究室

氣候變遷下大自然的解方:多樣性


近五十年來人類多方利用石油,便利各層面的生活,包括食農系統,但食農系統也釋放出大量的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暖化、氣候變遷、極端氣候,反過來對農業造成很大的傷害。

針對農業如何調適氣候變遷,國際組織、各國政府、與許多學者專家都提出不少的對策。

《衛報》最近會提出系列文章,來強調食物多樣性的重要,首篇發表於4月14日,指出大自然有一種適應不同氣候的簡單方法:遺傳多樣性。

文中開宗明義指出,即使一些農作物比較不耐高溫度或者乾旱,仍可以找到其他作物、品種,在高溫或乾旱下不僅能夠生存,而且可以茁壯成長,為人類提供更多元的糧食。

在通篇文章中,作者舉例說明近代食物的危機,乃在於優化產量和利潤導向的驅使下,企業化食農系統一再犯了同樣的錯誤:大量生產少數品種,犧牲掉了多樣性,對環境的韌性因而降低,造成了糧食危機。

首例是香蕉。香蕉在過去有好幾百個品種分散不同地區,後來選上單一品種,香氣很濃的大米七(‘Gros Michel’),透過無性繁殖成為幾乎唯一的商業品種。

大量單一化栽培後,在1950年代尖孢鐮刀菌侵襲,引發香蕉黃葉病的大流行,單一化的香蕉園幾乎無一倖存,成了首次全球香蕉產業危機。

後來發現香氣較遜,卻能抵抗該真菌的Cavendish品種(華蕉、北蕉),作為國際化產業,可惜未能記取大米七的教訓,還是推廣單一化種植,因而全球香蕉約99%種的都是這類品種。無可避免的,尖孢鐮刀菌的變種又出現,造成第二次的香蕉產業危機。

(不少媒體都說將來可能再也吃不到香蕉了,而基改公司/學者表示,非得靠基因改造,無法解決難題,不過迄今仍然只聞樓梯響。倒是台灣香蕉研究所推出傳統育種研發出的新北蕉,對TR4具有中程度的抗性。不過若未能記取教訓,仍不放棄單一品種的舊轍,那麼,新病菌的惡夢還是會出現吧。)

這樣的例子層出不窮,最有名的當然是愛爾蘭在19世紀單一化種馬鈴薯,導致晚疫病侵襲全國農田,超過百萬人餓死於非命,人口外移美國者也上百萬。
其他單一化危機的作物,在文中還列舉了蘋果、玉米、小麥、咖啡,以及香莢蘭等。

不過我們仍有機會,因為全球公部門已經針對各種農作物蒐集、長期保存了許多品種、地方品系、野生種,維護了多樣性於冷凍庫中。

作者再度警告,單一化的危機仍然四伏,那就是跨國農業種子公司,寥寥幾家舊掌握了全球種子國際市場的60%。還要透過基因轉殖、基因編輯等基改技術,進一步掌握世界。

結尾引人深思,文章寫道:保存、種植老品種「不是要回到過去,而是要以謙遜的態度,回顧數千年來讓人類與自然和諧生存的多樣性和食物系統,冀以找出在 21 世紀的食物系統中可資應用的東西」。

衛報文章: https://www.theguardian.com/food/ng-interactive/2022/apr/14/climate-crisis-food-systems-not-ready-biodiversity
*********************

按,農業生物多樣性有三:
1. 基因多樣性:就是品種多樣性(同一作物有許多品種);

2. 物種多樣性:包括作物多樣性(同一農場種多種農作物)與物種多樣性(農場上下除了作物以外的動植物與微生物);

3. 生態系多樣性:就是農場多性、農場環境多樣性。

前文所提到的是品種多樣性與農作物多樣性,並且指出公家種原庫的重要性。希望系列文章可以提到 #農民保種 對於多樣性的重要性。

無論如何,農委會在「農業生產及生物多樣性調適策略對應行動計畫」的11項優先行動計畫中,除了發展健康永續的有機產業之外,還有種原保存計畫,這當然是氣候變遷下所需要的對策之一。https://adapt.epa.gov.tw/dispPageBox/files/7.2021%E8%BE%B2%E6%A5%AD%E7%94%9F%E7%94%A2%E5%8F%8A%E7%94%9F%E7%89%A9%E5%A4%9A%E6%A8%A3%E6%80%A7%E9%A0%98%E5%9F%9F.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