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郭華仁 2024  食農數位化的六大關鍵問題。觀點種子網20240421。
http://seed.agron.ntu.edu.tw/publication/article20240421.html

觀點種子網        回文章                                                            a05.gif (1361 bytes)台大種子研究室

食農數位化的六大關鍵問題

目前產官學都致力於食農數位科技,認為是農業韌性的重要解套方案。不過近代歷史告訴我們,新科技都可能有其缺點,在發展應用前,需要了解其可能缺點,看能不能避免。

就此,ETC Group這本報告值得大家考量:《農場的木馬:食農產業數位化的六大關鍵問題》。 https://www.etcgroup.org/content/trojan-horses-farm

以下是摘譯:

數位溝通和資訊儲存是大型農業公司和科技巨頭對食農系統數位轉型所設想的一小部分。這些新的數位工具被用來推動新商業模式,來擴大企業控制和工業化農業。

大農企業正在建立數位平台,設計自動化農業機械,與無人機公司合作,並使用大型科技公司的雲端服務來存儲和分析食農相關數據。同時,大科技公司也在投資食農產業,而且與大農企業互相合作,有效地主導了「食農數位化」的局面,期待將來從這些投資中獲得重大收益。

這兩企業以現有食農系統亟需數位化來提高效率為由,要求政府和國際機構應該資助數位轉型,每年可獲得數十億美元的資助。

再者,該等企業設計數位科技,並以「免費」的名義提供使用,從中獲取龐大的數據,隨後匯總這些數據,作為有價值且戰略性的商品,進行利用和交易,甚至以加工過的形式賣回給最初提供數據的農家。

這些數位科技不全然是綠色、無害的,特別是在礦物資源、能源、土地和水等大量資源方面,其環境「足跡」相當大。

若農家與企業簽下契約來使用數位科技,農家的操作可能會受到約束,若設備故障,也可能無法自己修繕,被迫花錢。數位公司更能夠針對最有生產力的農地來收購。

此外,大企業公司利用數位科技來測量土壤中所吸收的二氧化碳,以便將「碳信用」出售給污染公司,美其名替農家創造新的收入。

然而該項收入被誇大高估,而寶貴的農地數據就被公司拿去利用。

數位科技力量強大,不過若受到企業控制,從農民、消費者和環境中提取有價值的數據,儲存在私有的數據庫中,讓企業獲取經濟利益,這會讓企業進一步控制和集中,削弱了農民的自主權,直接威脅到了小農產業。

因此報告提出六大質疑,盼望能深入檢討數位科技的經營模式,來避免糧食主權受到侵害:

一、科技大企業商業模式的本質是什麼,其走向為何?

二、為什麼數位基礎設施和數據的所有權如此關鍵?

三、政府在促進食品和農業數位化方面的職責何在?

四、食品和農業數位化所隱藏的環境和社會影響是什麼?

五、對小農和農民社區、本地食品生產者和交易者等,要由誰來決定數位技術否有益或重要?

六、食品和農業中那些地方適合數位技術?

********************

按,這個議題在我國可能稍微不同,大農企業與大型雲端公司對台灣農部門的影響力應該還沒有那麼直接。就算如此,我們仍然需要討論出最合適我國的食農數位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