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Rabobank銀行以真實成本翻轉食農系統
前言
近年來食農系統方面逐漸講求真實成本會計(TCA,True Cost Accounting),認為需要把原本非金錢化的外部性(如健康、環境、社會的隱藏性成本)換算成貨幣數值。一旦這些外部性被金額化,企業就能將之納入1. 財務報表,例如在資產/負債欄,反映碳排放或污染治理的隱形負債;2. 管理策略,例如在營運決策時考慮產品的環境與健康成本,進而調整供應鏈或產品線;3. 商業決策,例如投資新設備、研發低碳產品,不只是基於利潤,也基於降低未來隱藏成本的需求。
因此TCA不該只是企業社會責任(CSR)的額外報告或單獨專案,而應成為企業日常的商業模式核心元素,進一步實際參與食農系統的轉型。
在FAO《2024年世界糧食與農業狀況報告》(SOFA 2024) 對於一般企業有原則性的角色定位與政策的建議,例如針對大型大型零售商與跨國企業,SOFA 2024認為其在食物供應鏈中具有強大議價能力,因此可透過盡職調查、自願性標準、與永續採購政策,推動上游農家改變生產方式。企業若將 TCA 納入報告與商業模式,可成為市場轉型的重要推手。
針對跨國供應鏈與出口導向企業 ,SOFA 2024 認為跨國供應鏈若忽略隱藏成本,會把風險轉嫁到低收入國家。 若企業能落實供應鏈責任管理與透明化報告,便能減少對環境與社會的負面外部性。
整篇報告只對荷蘭的金融企業Rabobank如何透過真實成本會計推動食農系統轉型,做了較詳細的介紹(BoxBox 19,Investing in sustainable agrifood systems in 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 )。
Rabobank銀行
Rabobank是一家合作制、具社會責任的銀行,長期專注於國內外農業與食品產業的金融服務。該行支持政府制定國家永續的目標,以政策提供農民轉型誘因,因而提出到2040年的系統轉型情境,旨在同時造福利害關係人、企業、與社會,並回應消費者對於更佳生產條件與更低環境衝擊的需求。
Rabobank認為維持具競爭力的食農系統,必須將環境、氣候、健康與動物福利的成本與效益納入食物的真實成本,來指引金融的投資。企業在永續投融資金時,會問如果把氣候、健康、環境與社會外部性算進去,一項投資的「真實成本」是多少?然後根據這些指標,來決定貸款條件、投資門檻與融資優惠。例如針對再生農業農戶,由於其農法改善土壤碳、降低氮排放,在真實成本評估下得分較高,因此可獲得更長期或低息貸款。反之,高排放或破壞森林的農業企業,就可能被拒貸或被要求改善。
在動員資金支持永續企業活動方面,該銀行
1. 透過混合金融機制,結合公部門資金與私人資本,降低投資風險,放大資金規模,來讓商業上不易進行的、具有社會效益的永續發展專案得以推動。
2. 結合聯合國環境署、荷蘭外交部、荷蘭開發銀行FMO、與永續貿易倡議組織IDH…等,成立AGRI3基金。透過該基金,農戶能取得長期融資,例如巴西Agro São José就獲得十年期貸款,並接受技術支持與氣候轉型策略建議。
根據Rabobank的2023年度報告,該銀行投資4.4億歐元於拉美、撒哈拉以南非洲與印度的金融機構;4百萬名小農戶透過合作夥伴獲得基本金融服務;187位Rabo顧問積極參與專案推動;14名未來領袖計畫成員參與2024年的訓練。
Rabobank的國內行動
至於歷年來的績效,在國內部分:
Rabobank支持客戶轉型為永續經濟模式,推動資源效率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氣候復原力建構,目標是讓永續食物可負擔、可取得且公平可及。
該行的投融資策略以五個轉型為核心:生產人人可得的營養食物、蛋白質來源多元化、永續與再生農業實踐、強化農村生計、食物損耗與浪費減少等。
1. 生產人人可得的營養食物:Rabobank採取了多面向策略,透過金融工具、網絡連結與永續倡議,共同打造更公平與韌性的食農供應體系,並利用其在食農價值鏈中的網絡優勢,促進農戶、加工商與流通業者之間的協調合作,促使健康食物更有效地進入市場與消費者。
2. 蛋白質來源多元化:協同其他組織於2024年啟動「植物蛋白質向前行」計畫,以推動荷蘭本土生產的植物性蛋白作物供應鏈擴展與消費提升。首波聚焦的是毛豆供應鏈,目前毛豆栽培面積已超過120公頃,其他羽扇豆、蠶豆、大豆、藜粟也都陸續進行中。 3. 永續與再生農業實踐:鼓勵農戶採用輪作、控制性的放牧與農林作模式,並引入GPS導航、土壤分析等精準農業技術以提升土地與水資源使用、減少化肥與農藥依賴。Rabobank連結農業價值鏈上的多方如農民、分銷商與食品企業,共同設計減碳與永續解決方案。4. 改善農村生計與推動小農永續農法:透過Rabobank的Rabo Foundation與Acorn,提供資金支持小農採行永續的農林複合系統,並建立監測技術與碳抵換機制。
5. 食物損耗與浪費減少:Rabobank設定具體目標,即到2030年減少50%食物浪費。作法是向那些已設定明確食物浪費降低目標的客戶提供資金支持,透過優先融資鼓勵企業與農戶投入減少浪費行動。
Rabobank協同發起「挑戰食物浪費」運動,針對餐廳與飯店提出減廢行動,目前的成果是餐廳減少浪費9%,飯店減少17.6%,共減少浪費約5.6萬公斤食物,等同減少CO₂排放近 11,000公噸。
Rabobank提供次級創新貸款給新創公司Orbisk,協助開發AI智慧感測廚餘設備,可辨識廚房廢棄食材,促進採購效率。目前已有超過500家餐飲或食品業者使用該廚餘監測系統。
Rabobank的國際行動
除了荷蘭境內的業績,Rabobank的觸角也伸展到外國,以下以兩個國家為例。
1. 印度:由其子公司Rabo Partnerships與新興市場金融機構合作,透過資本挹注、顧問支持、創投與混合金融,提升農糧與農村金融服務的品質與可及性。2023年共投資 4.44億歐元於拉美、撒哈拉以南非洲與印度的金融機構。
以印度的Avanti Finance為例,這是一家專注於金融包容性的數位金融平台,目標是提供經濟實惠且高靈活性的信貸產品,主要服務印度未被充分金融覆蓋的農村小農戶和低收入家庭,幫助他們改善生計和生活標準。
Rabo Partnerships 提供數據與信用分析支援,幫助Avanti 強化其深度科技平台,包括能夠針對資料匱乏的客戶進行地區化、個性化的信貸設計與評估。支持進一步擴張其服務範疇,覆蓋全印度多地區,來結合地方合作組織(如社會企業、金融機構、農業科技公司與農民生產者組織)。
其經費來源包括荷蘭國內穩定的銀行業務獲利(存款與貸款差額、金融服務收入)、全球資本市場(發行債券、綠色金融產品)、與國際發展金融機構及影響力投資者的合作、自有基金與合作制銀行結構的再投資。
2. 巴西:在荷蘭外交部支持下,Rabobank及合作夥伴IDH與FMO,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創立AGRI3基金,致力於全球範圍內推進綠色農業轉型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協助巴西的再生農業即為一例。
Rabobank提供混合金融方案,來支持Agro São José這樣的農業企業進行永續轉型。Agro São José是一家位於聖保羅州的家族企業,有機種植甘蔗、橘子、及檸檬,並積極採用再生農業的原則來改善土壤健康、增加生物多樣性及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這些方法包括使用有機堆肥、作物輪作、在柑橘樹間種植豆科植物、以及生物防治技術,有效促進土壤有機物重建和提高水分保持能力。
Rabobank 與AGRI基金合作,提供Agro São José為期10年的貸款,允許企業投入必要資金購買生物農業投入品,支持土壤恢復與農作物種植,並驅動企業達成國際永續農業認證。這種長期貸款解決了再生農業轉型初期需大量投資但回報周期長的難題,降低了銀行的風險,促進了農場的永續發展。此外,貸款方案還包括技術支持和知識分享,Agro São José定期舉辦農民日,向鄰近農戶展示轉型成果,推動再生農業在當地的擴散與應用。
本案例的啟發
按,SOFA 2024針對企業如何襄助食農系統的轉型,具體的案例只限於Rabobank,針對其他企業,多停留在政策建議與角色定位的層次。報告主要以原則性的說法指出大型企業與金融機構在供應鏈治理中扮演關鍵角色,他們可以透過內部化隱藏成本、設計責任投資標準、供應鏈盡職調查等方式來影響食農系統。企業若將TCA納入報告與商業模式,可成為市場轉型的重要推手。
例如大型零售商與跨國企業在食物供應鏈中具有強大議價能力,他們可透過盡職調查、自願性標準與永續採購政策等,來推動農家改變生產方式。跨國供應鏈與出口導向企業若企業能落實「供應鏈責任管理」與「透明化」報告,便能減少對環境與社會的負面外部性。
結論
以上說明Rabobank如何以真實成本會計金融方法,結合永續農業、食物減耗、農村生計與健康營養,推動系統性轉型,並嘗試把TCA的理念納入金融決策與國家政策框架。
這個案例突顯了金融部門在農糧系統轉型中的關鍵作用,不僅是資金提供者,更是永續標準與政策落實的推動者。若將TCA納入金融決策,其他國家包括我國也可透過銀行與金融機構帶動永續農業的發展。
***************
回到台灣,我國金融界在推動食層系統轉型方面,著力最深者大概是玉山集團。
玉山金控/玉山銀行多年來致力於促進環境友善農業,在農家方面結合政府資源,提供融資來扶植轉型與驗證的成本;在運銷方面串聯物流與金流,穩定收購,讓農產品能夠穩定上架;在消費者方面則發起企業採購、舉辦在地市集與園遊會,擴大消費支持的力道。
例如玉山集團早在2014年就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花蓮農業改良場、台東大學、銀川永續農場進行資源整合,在玉山國家公園東部園區入口處,布農族南安部落推動「玉山瓦拉米」計畫,鼓勵在地農業轉型有機友善耕作,除了提升生物多樣性,也改善原鄉部落生活與生計。
2023 年成立「永續食農轉型團隊」,整合內外部資源,推出「Farm to Table創新金融服務」,提供從生產技術、供應商平台到資金支持等全方位支援,建構「永續金三角」合作模式,推動有機及環境友善耕作,至今已有256公頃友善耕地,正向影響範圍從花蓮擴及全台灣。該專案連結上中下游,透過金融支持串聯永續生產與消費,也舉辦員工園遊會、內部採購平台、參與市集活動,以實際採購友善農產展現支持。
其中針對上游生產端,玉山推出「活力石虎融資專案」,支持農產及食品加工經營者以環境友善方式生產。下游消費端部分,玉山提供餐飲業者專屬金融服務,鼓勵經營者選用有機、綠色保育食材,以串聯生產及消費的方式,達成產業與環境共好。為量化專案正向影響效果,玉山蒐集專案對象的耕作場域資訊與政府關注之國土綠網與生物多樣性熱區進行疊圖,顯示約有9成以上耕作區坐落於生物資源豐富地區,玉山透過授信力量支持自然為本的耕作方式,積極維護自然生態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