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糧產業與糧食自給率之提升」座談會 合辦單位:台大農藝學學系 與 與台灣農藝學會 時間:2011年4月21日下午 地點: 台大農藝學系112室 主辦人:郭華仁教授 緣起: 近三年來世界糧價兩度飆漲,主要原因在於高價石油引發肥料與運費上漲、氣候異常造成部分地區減產、飼料需求暴增、糧食轉作生質能源,以及這些因素導致糧食出口國的減少或禁止外銷。望眼將來,前述因素仍會繼續存在,糧價的起伏將成為常態,而國際糧價的逐漸攀升可能無法避免。 在此情況下,糧食自給率僅達32%的我國必須及早設法因應,否則萬一發生進口糧價過高,甚或出口國惜售,則國家社會將陷入糧荒的困境,其後果不堪設想。這也是總統府將糧食自給的課題提升到國安層次的主要理由。 我國進口的糧食以小麥、黃豆、玉米為最大宗,目前國內栽培面積分別僅約為90、100、與9000公頃;對照過去最高紀錄,分別曾有2.5、6與7.7萬公頃的規模,其原因在於過去國際糧價遠低於國內生產成本,加上進入世貿而取消了保價收購制度,因此讓農民無法種植。 基於將來確保糧食充足供應的重要性,以及仍有20萬公頃休耕地的現況,我國有必要逐漸恢復自行生產雜糧的能力,俾能及早準備,以應付將來嚴峻的糧食需求。鑒於國際糧價比十年前提升許多,與國內生產成本的落差已大幅降低,因此政府鼓勵種植,其負擔已經大為減輕。然而由於長年來的停產,不論在品種、種子、生產設備、收購管道等都需要加強或者重構,雜糧產業才有望復興。 本座談會的目的乃在於邀請相關的產、官、學等各界先進,共同討論恢復雜糧產業的必要性、可能面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等,提供政府以及各界行動上的參考,期能有助於我國糧食自給率的提升,避免將來發生糧荒的機率。 議程:2011年4月21日
演講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