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種子網   a05.gif (1361 bytes)                                    
觀點種子網

回有機野譚首頁        回有機農業促進法修法專頁 

碩士論文:有機農業法規及政策之研究

回目錄 

第六章之二
第七章

 

第五節  有機農業教育 

    有機農業教育可分為兩類,一類為學校教育體制下的學制教育,主要授課對象為在學學生,提供學制內相關課程供學生修習,有些學校甚至提供有機農業或相似類科的學士及碩士學位。另一類為非學制下的教育課程,主要授課對象為農民、食品業者等非學制下之有機農業各業界人員,有時也提供一般民眾教育課程。本節所討論者為第一類教育類型。

    過去學校系統幾乎沒有提供有機農業方面的教育或訓練課程,農業科系畢業之學生必須透過田間操作及訓練,才能學習有機農業之技術。直到近十多年間,部分國家已開始提高對機農業教育之重視,開始在大學及技職教育系統中提供正式的有機農業教育課程,特別是在美國及歐洲國家。在未設立有機農業專屬教育課程前,大部分農業學校或科系的有機農業課程多附屬於一般課程中,並且經常以慣行農業之思維看待有機農業,或將有機農業視為一種理想性但科學根據薄弱的農業系統。然而隨著國家逐漸提高有機農業研究經費,促使愈來愈多的研究人員、學者投入有機農業研究,使得有機農業之生產原理、具備各項優點之功能有越來越多的客觀研究報告,較以往都具備更有力的科學基礎,間接推動學校有機農業教育之發展。此處擬以歐洲國家及美國為例,說明各國學校有機農業教育的發展現況與內容規劃。

 

第一項  教育概況

第一款  歐洲國家及美國之教育發展 

    1981年,德國Witzenhausen Kassel大學首度提供「替代性農業」教授職位給前FiBL瑞士分所主持人Hartmut Vogtmann擔任教職,並於1982年開授正式的有機農業課程,為全球首度於大學中設立的有機農業領域教職及有機農業課程,被視為全球有機農業研究及教育發展的里程碑。從90年代開始,Kassel大學持續增加有機農業教學課程及研究資源,並於1997年成立有機農業專門科系,現今該科系已提供學士及碩士學位課程供學生修習。德國其他大學也於1990年開始設立有機農業教授職位及高等教育學校教職,目前全國在有機農業領域方面已有超過20個教授職及教職,使德國的有機農業教育領先全球,例如為因應有機市場之全球化,Hohenheim大學於2005年開始提供新的「有機食品鏈管理」碩士課程,積極培育培養迎接有機農業全球化挑戰的人才。德國率先將有機農業納入正式大學教育系統後,其他歐洲國家也陸續將有機農業納入大學課程,許多大學並提供有機農業專屬的學士或碩士學位。

    奧地利大部分的農業學校或大學皆有提供有機農業教育課程,其中部分學校以有機農業為主要教學課程,例如HBLA(Hoehere Bildungslehranstalten Fuer Landwirtschaft)大學。2005年,自然資源及應用生命科學大學(BOKU)提供「有機農業」碩士學位課程,為奧地利首度提供的有機農業專屬學位。

    位於丹麥哥本哈根的「皇家獸醫與農業大學(KVL)」於1988年首度開授有機農業選修課程,內容著重跨領域學習及全球化議題,並要求學生必須與實際生產者共同參與實際之有機農業轉型作業;1998年再於碩士班課程中增加有機農業課程。2001年,KVL與丹麥有機農業研究機構共同設立「學士後有機農業研究訓練進修課程」,專供畢業後學生進修與有機農業及研究訓練的相關課程,提升學生從事有機農業研究之技術及素質。目前KVL大學仍未提供有機農業專屬的學士或碩士課程,但提供許多以有機農業為主題的課程供學生學習。

    芬蘭的赫爾辛基大學(University of Helsinki)設有「生態農業(Agroecology)」學士學位及碩士學位課程,生態農業課程中許多課程皆為有機農業課程,「生態農業」學位可視為以「有機農業專業」為核心的學位。其他大學雖未提供有機農業相關學位,但許多環境或永續發展相關系所皆有開設有機農業課。

    法國目前有60所農業學院及高等教育學校參與FORMABIO教學課程網絡,其中有機農業課程由各校提供的有機農業相關課程共同組成,並由法國農業部提供部分教育資源;修畢課程者可獲得證照或取得農業或環境相關學位證書,但皆非有機農業專屬學位。

    英國目前已有五所大學提供有機農業專屬或以有機農業為學群的學士學位及碩士學位課程,例如威爾斯大學所屬鄉村科學研究所,提供有機農業專屬學士學位及學士後有機農業學位、皇家農業學院提供以有機農業為學群之一的農業學士學位及有機農業碩士學位。其他大學的永續農業課程或農業課程也有提供有機農業課程。

    荷蘭的Wageningen大學提供有一個有機農業專屬的「有機農業科學」學士學位課程,以及一個有機農業專屬的碩士學位課程,該碩士課程分成「農場與鄉村環境」及「消費者與市場」兩組。

    瑞典農業科學大學(Swedis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SLU)為開授有機農業相關教育課程的主要學校,其雖未提供有機農業專屬的學士以上學位課程,但在許多碩士班課程中皆有開設以永續農業或生態農業為主題的課程,提供各領域學生修習。生態農業課程中包括許多有機農業課程,例如生物性病蟲害防治等,培養學生在有機農業方面的專長。另外,SLU透過參與北歐國家的「農業生態碩士課程網絡教育系統(Nordic MSc Programme Structure in Agroecology),提供許多與有機農業相關的課程。在博士班課程方面,SLU所屬永續農業中心(Centre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以下簡稱CUL)提供涵蓋有機農業相關領域的博士班課程。

    瑞士「蘇黎世瑞士國家科技研究所(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以下簡稱SFTZ)未提供有機農業專屬的學士以上學位課程,但其提供的生態農業科學碩士學位課程,可提供學生在有機農業方面的知識與訓練。在「農業科學」學士學位課程中也提供數門與有機農業相關課程,但開課數較少。   

    除了由各國大學獨自提供有機農業課程外,歐洲部份國家也共同組成跨國性的教育網絡,提供跨國性的有機農業教育課程,例如丹麥、瑞典、挪威、芬蘭四個北歐國家共同組成的國際大學教育網「NOVA大學網絡」,開設跨國性有機農業相關教育課程。另外一項由更多國家參與的教育網絡為「歐洲有機農業大學教師網絡(European Network of Organic Agriculture University Teachers, 簡稱ENOAT)」,由各國各大學的有機農業課程教師共同規劃有機農業課程,以及編撰有機農業教材,提供完整的教育課程與加強老師教學訓練,並提供正式的碩士學位。ENOAT網站提供各項機構、學校開設有機農業課程的相關訊息,同時協助教師及老師之間的交流,許多開設有機農業相關課程的大學已加入該項網絡,包括丹麥、瑞典、英國、法國、義大利、挪威、芬蘭、奧地利、斯洛伐克、波蘭、匈牙利、葡萄牙等。 

    在美國,有機農業相關課程多涵蓋於永續農業或生態農業相關課程中,或是由較早期的永續農業相關課程發展而成獨立的有機農業課程,主要開設在高階課程或學士後課程,例如碩士班課程,提供已具備足夠基礎農業科學知識(特別是在土壤、作物管理、作物保護、經濟及生態方面的知識)的學生修習。多數大學並未提供有機農業專屬的學士學位或碩士以上學位,而是在農業或環境相關科系的學位課程中,設置有機農業主修學群或是永續農業主修學群,作為該科系學生應選擇的主修學群之一,例如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UC Santa Cruz, 簡稱UCSC)「環境系」提供「農業生態與永續農業」主修學群,其博士學位課程也提供「農業生態與永續農業」學群。這些課程雖然未必直接以有機農業作為科目名稱,但其內容多已涵蓋適用有機農業相關議題的內容,例如生物防治技術、生態農業系統概論等。

    隨著有機農業逐漸普及化及研究發展,今日美國許多大學或農業學院,已在大學部課程中納入更多有機農業課程,涵蓋層面從生產技術與科學理論到農場實務、農村經濟及社會議題,使學生從大學便開始培養有機農業相關知識。農業部所屬國家農業圖書館所設立的「替代農業資訊中心(AFSIC)」網,提供全美設有有機農業課程的大學資訊及連結網址,學生及一般民眾皆可查得詳細資訊。該中心設立的教育網站提供豐富的有機農業教育課程及教材,包括來自大學課程,以及有機農業機構提供的各項教學資訊,可作為一般民眾或學校教學使用的教材。另外,許多學校除了提供正式學制的課程外,也提供農民或民眾可修習的推廣教育課程。

 

第二項  課程架構與內容 

    有機農業教育發展先進的歐美大學所開設的有機農業課程,已從過去單一課程的型式,進展到今日的整體性課程或學程,使學生在畢業後從事有機農業時,有足夠能力面對有機農業所涵蓋的多層面議題。在課程安排上,由於有機農業是一項理論與實務並重的農業生產類型,其發展過程背後除了有基礎學理的支持外,實作經驗也是發展過程中相當重要的部份;學校課程不僅應使學生應建構有機農業的基礎學理知識,也應使學生能實地了解或參與有機農業生產過程,因此,課程安排應使學生能與有機生產的農民或業者有實際接觸。此處擬說明德國及美國大學所提供的有機農業課程或相關學程,作為國內大學發展有機農業課程之參考。

 

第一款  德國 

    德國大學的有機農業教育相當發達,此處以Kassel大學的「有機農業科學系」提供的課程為例說明。學士學位課程包括基本課程、主修高階課程、四個月的假期實習、以及專題報告。基本課程包括農業相關基礎學科與應用學科,共計96學分(European Credit Transform Systems, 簡稱ETCS,為歐盟學分計算制度)16門課,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具備農業相關的各領域的基礎知識,並導入農業與生態學相關係的概念,課程包括:(1)基礎理科學科:物理、化學、統計學、生物學;(2)農業概論科目:農業食品與環境概論、農業社會與政策發展史;(3)農業經濟科目:農產品運銷及銷售與管理;(4)農業生產科目:作物學、農業技術、動物營養與育種、動物健康與飼養;(5)有機農業概論相關科目:生態學與農業。在主修高階課程方面,其教學內容除了提供該門課的知識外,也著重該科目與有機農業的關聯及在有機農業上之應用,例如土壤學課程內容包括土壤相關知識及有機農業土壤肥力管理之原理與應用,作物栽培制度課程內容包括作物輪作管理及輪作品種選擇之原理與應用。

    主修高階課程共有六大領域,分別為:(1)方法學:包括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農業生產規畫等科目;(2)土壤與作物科學:包括土壤學與農場養分循環、輪作作物之品種選擇與栽培、草坪與地景生態學、土壤生物之原理與利用等與作物生產相關科目;(3)動物科學:包括動物健康與福利、育種、飼養等與畜牧相關科目;(4)經濟與社會科學:包括蔬菜與動物生產經濟學、生產管理與經營、農業政策與發展、農業與食品行銷、有機農業法規與驗證等經濟、政策及社會相關科目;(5)在地永續發展:包括農村與在地發展史、農業政策與在地發展等與在地發展相關科目;(6)環境與食品科學:包括食品生態學(食品製造與加工方法、食品製造過程對環境之影響等)、植被與水文生態學、農業對土壤、水及大氣之影響等科目;學生必須從前述主修高階課程領域中至少選擇七門共42學分的課程。除了教室課程以外,學生還必須完成一個基礎科目的專題報告,與一個主修高階科目專題報告、完成4個月共20學分的假期實習、以及20學分的學士論文;總計有機農業學士課程的畢業學分為180學分。

    Kessel大學也提供國際碩士學位課程供國際學生修讀,提供生態與應用方法、作物科學、動物科學、經濟與社會科學及其他課題共五大領域,各領域提供1~3門課,內容皆以有機農業為中心。每門課的學分數為7學分,學生必須修習完成13堂課91學分、論文24學分、以及專題討論5學分,共120學分。

    由德國規劃課程的經驗可知,完整的有機農業教育應包括生產、行銷管理、經濟與政策、鄉村發展與社會議題等領域。教學內容除講授基礎知識外,也應著重實際應用的學習,提供學生可習得完整的有機農業知識與訓練,使其未來從事有機農業研究或實務工作時,能有足夠能力面對有機農業可能涵蓋的技術與社會經濟面的錯綜問題,同時也訓練學生對有機農業能有全面性的思維;其課程之安排與內容,確可作為我國設計有機農業課程之參考。

 

第二款  美國 

   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農園藝系(Department of Agronomy and Horticulture, University of Nebraska)提供8個主修學群,其中一個為農業生態學群,提供課程包括作物管理、永續農業之農業系統、農業生態學等與永續農業相關之課程,學生學得的課程知識皆可運用於有機農業中。該學群亦包括一門以有機農業為題的「有機農業與蔬菜生產」,該門課除了由授課老師講授外,並邀請有機農民或實務界人員演講及授課,並講授實際生產、有機生產計畫之擬定、以及市場發展現況等資訊;該堂課也提供學生可以至有機農場或生產場所觀摩與實習,使學生透過基礎知識與實務經驗的學習,將有機農業的理論與實際應用相互結合。 

    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UC Santa Cruz, 簡稱UCSC)環境科學系提供四個學士班學群,學生修畢生態學、環境政策及經濟學、初等微積分、統計學、人類社會倫理學基礎課程後,必須擇一學群修習,其中「農業生態與永續農業學群」提供的課程以重視環境、生態、及永續生產的農業相關知識及技術為主,這些課程知識及訓練皆可直接或間接應用於有機農業。該學群又區分為「農業生態」、「病害綜合管理與永續農業」、「永續農業與發展」三大核心課程,其中「農業生態」與「病害綜合管理與永續農業」較重視生產技術相關科目,重要科目包括:農業生態與永續農業學、永續農業原理、農業生態應用、昆蟲學、綜合病蟲害管理、害蟲生態學、植物病害生態學、植物生理生態學、土壤資源學、水資源管理、溼地生態等與農業生產及生態相關科目,以及一門與政策或經濟相關的「科學政策與環境學」。「永續農業與發展」則較重視經濟與政策相關科目,包括自然資源經濟學、環境評估、生態政策與社會變遷、水資源政策等。另外,UCSC也提供「社區與農業生態計畫(The Program in Community and Agroecology, 簡稱PICA)」,提供申請學生參與研討會、到農業生態及有機農業農場接受實作訓練、參與區域計畫制定等實務活動,使學生在學期間即可將課堂知識與應用作連結。

    觀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環境科學系生態農業學群課程科目,在農業生產方面以作物生產為主,在生產方面的科目皆融入重視生態與永續的教學內容,涵蓋栽培制度、病蟲害、土壤、水資源等議題,使學生可以習得從事有機農業生產應具備的知識。其提供的政策或經濟方面的課程雖然較少,但學生在既有基礎上可選擇學群以外的進階課程修習。另外,內布拉斯加大學農園藝系有機農業課程及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提供的PICA計畫,使學生與有機農民有直接接觸與交流的機會,皆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根據Watson等人(2006)觀點,有機農業課程設計有下列幾項要點:

1.      規劃跨領域課程,邀請各領域或各科系從事與生態農業、有機農業、永續農業相關研究或具有相關專長的老師,共同開設系統性課程,使學生可學習有機農業各方面的知識。

2.      提供學生與有機農民及實務界人員交流的機會,當學生在學校學得理論知識後,便可藉由實習或觀摩及參與實際工作,學習實務經驗。

3.      應提供足夠的教材供學生學習,例如書籍、研討會紀錄、期刊、研究報告等。有機農業資訊來源除了學校課程內容或教師的研究資訊外,亦應收集許多實務工作經驗資訊與研討會資訊,這些資訊通常散落在各研討會的主辦單位或有機農業團體中。透過匯整各方資訊,將可提供教師及學生豐富的教材。

4.      邀請農民或實務界人員至課堂上演講,使學生有機會學習實際生產過程中所累積的經驗,或邀請實務人員參與課程之設計或建議。另外,學生與講者可在課堂上進行答問,透過實務人員的經驗講述,可協助學生建構更完整的有機農業理念。

5.      學校教師應與農民或實務界維持聯繫,一方面可以了解實際發展情形以及需求,一方面也可適當利用校外資源提供學生學習或實習的機會。

 

第三項  小結 

    大學(或研究所)院校的學生是未來從事農業研究或參與農業工作的主要生力軍,若能從學校課程中給予正確的有機農業教學及相關思維與研究訓練,將能提高學生對有機農業之興趣,有助於鼓勵更多人員投入有機研究工作及承接過去的研究成果;對於未投入研究的農業科系學生,也有助於提高其未來從事農業相關工作或參與國家農業政策制定時對有機農業的重視程度。因此,大學院校提供完整的有機農業課程,將有助於積儲未來有機農業的研究與發展能量,實為有機農業發展的重要機制之一。

 

  

 

第七章  結論

        歐盟、美國及日本目前已制定健全的有機農業法規,雖然內容不盡相同,但重要規範及制度的原則多屬相似,本文已對法規之重要內容作全面性的比較與探討。透過了解前述各國之立法經驗,進而對我國有機農業法規現況提出下列建議:

(1)   制定獨立且結構完整之有機農業法規及體系:目前農委會採取將有機農業與其他生產類型架構於同一個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之下,然而卻有可能使得大眾在觀感上認為有機產品與其他兩種類型產品並無明顯區隔,而無法顯明有機農業之獨特性與價值。再者,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中將許多重要的原則性規定以「由中央主管另定相關辦法」方式處理,在法律制定上顯得不夠周延。因此本文認為宜參考歐盟及美國之有機農業立法例,獨立制定周延的有機農業法,且於法律明定重要規定,再以行政辦法補充細節性及技術性之規範,以期透過法律之制定,維持有機農業的完整性及突顯有機農業之獨特性。

(2)   加強有機作物標準之規範內容:討論制定轉型期彈性規定之可行性、逐步朝向制定有機種子及建立相關管理制度方向努力、加強有機資材相關規範。

(3)   建構更完整之認驗證體系:鑒於我國現行認驗證制度的效力尚未獲得國際或其他先進國家承認,本文已從認驗證規範的角度,逐一探討我國規範與歐美日各國的差距及差異。未來應補強規範中不足之處,建立健全之認驗證體系,並使我國有機農業法規之發展能與國際同步。

(4)   制定更健全之有機標示規範:根據農委會目前公告之標示相關辦法,包括未明確說明國家標章之使用為強制性或自願性、未訂定轉型期標示相關規定、未明定有機產品必須標明有機原料、對於加工品非有機原料的製造過程規範不完全等缺失,本文建議應參酌歐美立法例,制定更健全之標示規範。

(5)   設計具有明確區別性的國家有機標章:有機標章應具備明顯的區別性才能發揮最佳效果,農委會公告未來將採用的有機標章,與其他兩種類型產品「產銷履歷農產品標章」及「優良農產品」標章過於相似,易使民眾混淆,因此本文建議,應設計具有明確區別性且使人容易與有機農業發生連想之圖樣的國家有機標章。

(6)   制定更健全之進口機制:農委會目前預告之有機產品進口規範僅制定「審核國外或國際認證機構」之單一種機制,且未明定國外認證機構應符合的要件及審核依據,應補充此部份之規定。另外,建議應明定「出口國技術性法規同等效力原則」之相關規範,以WTO的技術性貿易障礙原則。

 

  在有機農業政策方面,歐盟提供有機農業專屬補貼、以及美國提供驗證費用分擔措施,皆有助於提升有機農民從事有機農業,因此本文建議相關機關應盡速實施有機農業補貼措施,將有助於突破現階段有機農地面積增加緩慢的現況。同時應由中央主管機關根據我國現況及未來發展,制定涵蓋層面廣泛之全國性整合型有機農業政策,並訂定具體措施,例如德國的有機農業行動計畫制定相當具體的資訊推廣措施,其政策推行的成功經驗相當值得我國參考。從各國經驗來看,要成功全面推行有機農業,不能僅靠單一面向或零散的政策,而需要制定及實施全面性的國家政策。

 在研究上,本文建議國家研究主管機關除提供國家型有機農業研究計畫外,同時應積極建立跨領域的合作平台及交流機制,供各界人員進行充分的資訊交流與討論,共同擬定有機農業研究的研究優先課題。本文也建議應儘速彙整過去國內在有機農業研究方面的相關成果,以持續推動現有成果之應用,並針對較缺乏之處加強相關研究。

 本文試圖探討歐盟、美國、日本在有機農業法規及政策發展上的經驗,提供我國制定有機農業法規及政策之參考,期待能為台灣有機農業之發展貢獻一份心力。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