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用: 郭華仁 2017
吃飯種田抗暖化。觀點種子網20170222。 |
昨日與中研院汪中和老師在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舉辦的活動中演講。汪老師對於全球與我國氣候變遷及其後果作了很深刻的說明,我則報告如何改變食農 系統,不但能節能減碳,更有助於降低大氣碳,拯救這個地球。 溫室氣體總釋放在2012年估計約52GtCO2e,其中約有20-30%來自現行農業部門,相當可觀。而根據四個地區的有機生態農法的試驗,其結果若能推展到全球,估計每年可以降低的溫室氣體約在12到32GtCO2e之間。這是很令人振奮的消息,只要人類有決心,願意改變,光是改變糧食的生產與消費,就可以有效地減緩溫室效應危機的到來。 怎麼作呢?只要透過政府預算與政策的轉型,從消費者的行為、農業生產方式與作物/品種改良著手,就能夠有效地降低二氧化碳、氧化亞氮與甲烷的釋放,更進一步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到土壤中(圖)。 (20170510改圖)
游錫堃前院長推動的促進有機農業相關法案,其核心概念就是要透過預算、政策轉型,達到全國農業有機生態化的終極目標。 最近美國科學家關懷聯盟就發表一篇文章,具體的建議美國農業部,如何透過政策預算的轉型,達到抗暖化的結果,很值得參考(1):
前面所提的這六項建言,就是典型的預算轉型。 要讓食農系統發揮節能減碳以及碳封存的效果,不可能只仰賴新預算的編列。不要說國家經費沒有那麼多,就算有,一方面獎勵友善環境的措施,另一方面還繼續補助慣行的,就會形成拉鋸戰,無法達到目標。 對此,聯合國前糧食權利特別報告員Olivier De Schutter的一句話最為傳神:「在提倡生態農法來達到糧食永續生產的同時,不宜鼓吹化肥補貼政策,否者將難以改變現狀」(2)。
註 (1) http://blog.ucsusa.org/science-blogger/climate-change-resilience-and-the-future-of-food (2) http://reliefweb.int/sites/reliefweb.int/files/resources/A-HRC-22-50-Add3_en.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