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郭華仁 2019 種雜糧絕非農藝園藝之爭。觀點種子網20190402。
http://seed.agron.ntu.edu.tw/publication/article20190402.html

觀點種子網        回文章                                                            a05.gif (1361 bytes)台大種子研究室

與鬼王談糧食自給率(之二)

種雜糧絕非農藝園藝之爭

 

針對鬼王的評論糧食自給率,我於0328在臉書寫「糧食自給率不重要?錯了」加以反駁:https://www.facebook.com/warren.kuo.5/posts/10155817722946008

昨日看到鬼王於自由時報評論網答覆我的論點: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745415

鬼王答覆文的標題用了「敬答」兩字,卻在文章後面大動肝火,對我做人身攻擊,說我用「含沙射影的方式」,對他進行「刻意迂迴式的抹黑」。

我前文相關的文字是『屏棄糧食自給,強調仰賴進口的糧食安全,對誰最有利呢,當然是糧食國際貿易公司,以及國內大進口糧商』。這句話怎麼看,都看不出對鬼王的抹黑。

近代全球糧農體制讓國際糧商大賺其錢,是農業政治經濟學的ABC,討論糧食自給率vs糧食安全指數的文章,經常點出國際糧商的非議糧食自給率;國內大進口糧商賺大錢也是事實。

我與鬼王交換過名片,知道他擔任台北糧食協進會執行長。拙文只點到進口糧商,那是社會可為公評的,沒有涉及其他人,就是為了在嚴肅的文章中避免攻擊對方人身。至於鬼王為何對號入座,我沒興趣猜測。

回到正題。

我前文的主軸是:現在糧食安全無虞,是因為目前買得起、買得到進口雜糧。後石油時代糧價隨著油價高漲,很可能就買不到,屆時馬上要生產大量雜糧,會緩不濟急而引起缺糧大風波,因此需要現在開始復耕雜糧,慢慢恢復產銷體系,到時候才能避免災難。雜糧復耕就是要提高糧食自給率,自給率怎會不重要?

鬼王答覆文寫了三千多字,內容涉及許多農業一般課題,有些正確,部分有待商榷,為了聚焦,我不一一回應,只就糧食自給率進一步闡述。

對於將來可能的糧荒,我指的是後石油時代,那會是永久性的不易買到進口雜糧。鬼王的答覆用的卻是戰爭所引起的的三個月缺糧,這實在無法對比。

幸好他也預知有人質疑長期性缺糧,因此才寫到長期缺糧時要「馬上將農田改為種植農民都已熟悉的水稻、適合台灣氣候的地瓜」。

好玩的是甘薯(地瓜)也是雜糧,所以鬼王也承認雜糧的重要性。

我國在1960-70年代稻作面積70多萬公頃,雜糧超過45萬公頃,就中以甘薯最多,接近25萬公頃。當時農家普遍種甘藷養豬,把廉價雜糧轉換成高價豬肉,是農家重要的收入來源。

但「馬上種甘藷」可行嗎?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在2017年主辦「國產非基改飼料座談會」,會上我曾提到飼料用雜糧中,最好種的是甘薯。當時畜試所專家就表示有加工上的難題(需煮熟)

若時間可倒流,70年代時仍維持小農農畜綜合經營,保留以甘藷作為飼料,不足的才進口雜糧。以五十年的時間進行研究改良,甘藷作為近代化飼料應該沒有問題。若然,或許現在農業景象會有很大的不同。

只可惜時不我予,過去的失策,只能花更多的力氣來匡正。農業政策不宜只用現狀來思考,而是預設將來的最佳模式,再想辦法如何由現在過渡到將來。

鬼王又說,「可以提高農民收入的蔬菜水果種類很多,與其讓政府透過補貼來維持雜糧生產,還不如讓農民自由發揮、自己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生產樣態」。

農民自由發揮了幾十年,只見蔬菜水果生產過剩成為常態,政府花錢補貼農民耕鋤棄置農田上的事情一再上演,試問,什麼時候才可以找到最合適的種植對象?

蔬果易爛,生產過剩發生問題乃是必然,政府在這上面所費不貲,若將這些經費挪在WTO架構上所允許的管道,做為經費的一部份,用來鼓勵農民改為生產更易儲藏、進口替代的雜糧,豈不是比種太多蔬果更為合理?

前文說過雜糧復耕,萬步起頭難。先少樣試做,一旦產銷體制健全,就可以由現行玉米、黃豆、小麥等項目逐漸擴充到其他。鬼王說要健全倉儲與物流能力,雖然正確,卻無法抹煞雜糧復耕的重要性。

種雜糧絕非鬼王所提的農藝園藝之爭,而是理性思考必然得到的結論。

*************************************

與鬼王談糧食自給率(之一) 糧食自給率不重要?錯了: http://seed.agron.ntu.edu.tw/publication/article20190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