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郭華仁 2021 坡地農業的改變關鍵:等高線田籬。觀點種子網20210630。 http://seed.agron.ntu.edu.tw/publication/article20210630.html
觀點種子網 回文章
坡地農業的改變關鍵:等高線田籬 宏都拉斯坡地農業的常規是把樹燒墾,清理後種農作物,第一年收成還不錯,再來就不行了。有時大雨一來,裸露的田地被洗得一乾二淨,土壤、養分都被沖掉。 英國的Dr. Mike Hands到當地發展農林混作(agroforestry)解決問題,替農家賺錢,當地農家紛紛跟進。 他還創立印加基金會(Inga Foundation),二十年來致力於轉變傳統的燒墾農法,更推廣到南北洲其他地區,連非洲、東南亞也都有國家跟進,讓衛報挑選他進入拯救地球的前五十名人士。 https://ingatree.org/ 他靠的就是原生於南美洲的「印加豆」(Inga edulis),這是具固氮能力的豆科樹種,對土壤要求不嚴,在貧瘠土壤中種了2年就可以開花結果。 其果莢長淤10-30公分,內含10-20粒,種皮紫黑色或橄欖色、黃色,但外面包覆著白色半透明狀,像果凍的可食假種皮,甜美嫩滑,因此又稱為「大莢冰淇淋豆」,當地人用來釀酒。我國也已引進作為園藝樹種。(不是印加果Plukenetia volubilis,又稱星果藤) Dr. Mike Hands用來取代燒墾的農法就是田籬間作(Alley cropping,或Hedgerow intercropping)。 該法的要點是每隔4-6公尺種一排印加豆苗,每苗間隔20公分,若是坡地則沿著等高線種。兩排之間再種其他農作物。 印加豆樹速生,葉片具半遮陰的效果,約一年或多一點時,將印加豆樹樹幹斜砍到胸前高度,葉片就覆蓋在田土上。 這樣的生產系統好處多多,農田得到保護沒有被沖刷之虞,土壤有養分,溫度水分控制得比較合適作物生長,印加豆樹又可以養天敵,因此很容易操作有機生產。 可種在印加豆樹樹籬間的農作物還不少,如胡椒、薑黃、辣椒、柑橘、鳳梨、香莢蘭….等。 文章報導(附有影片介紹)見:https://www.goodnewsnetwork.org/inga-tree-creating-organic-farming-climate-resistance-carbon-sequestration-honduras/ 技術影片另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YGWwz23oUU Mike Hands現身說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Tn7tov-Mdk (他先講半小時,後半段與Rattan Lal教授對談 (Lal教授:https://www.facebook.com/warren.kuo.5/posts/10156994381736008) 按,我國坡地農田常是光禿禿的,需要參考這篇改變。 其實菲律賓早年就有這種作法: http://seed.agron.ntu.edu.tw/cropprod/CropSys/cropping-2.htm
坡地農業的改變關鍵:等高線田籬
宏都拉斯坡地農業的常規是把樹燒墾,清理後種農作物,第一年收成還不錯,再來就不行了。有時大雨一來,裸露的田地被洗得一乾二淨,土壤、養分都被沖掉。
英國的Dr. Mike Hands到當地發展農林混作(agroforestry)解決問題,替農家賺錢,當地農家紛紛跟進。
他還創立印加基金會(Inga Foundation),二十年來致力於轉變傳統的燒墾農法,更推廣到南北洲其他地區,連非洲、東南亞也都有國家跟進,讓衛報挑選他進入拯救地球的前五十名人士。 https://ingatree.org/
他靠的就是原生於南美洲的「印加豆」(Inga edulis),這是具固氮能力的豆科樹種,對土壤要求不嚴,在貧瘠土壤中種了2年就可以開花結果。
其果莢長淤10-30公分,內含10-20粒,種皮紫黑色或橄欖色、黃色,但外面包覆著白色半透明狀,像果凍的可食假種皮,甜美嫩滑,因此又稱為「大莢冰淇淋豆」,當地人用來釀酒。我國也已引進作為園藝樹種。(不是印加果Plukenetia volubilis,又稱星果藤)
Dr. Mike Hands用來取代燒墾的農法就是田籬間作(Alley cropping,或Hedgerow intercropping)。
該法的要點是每隔4-6公尺種一排印加豆苗,每苗間隔20公分,若是坡地則沿著等高線種。兩排之間再種其他農作物。
印加豆樹速生,葉片具半遮陰的效果,約一年或多一點時,將印加豆樹樹幹斜砍到胸前高度,葉片就覆蓋在田土上。
這樣的生產系統好處多多,農田得到保護沒有被沖刷之虞,土壤有養分,溫度水分控制得比較合適作物生長,印加豆樹又可以養天敵,因此很容易操作有機生產。
可種在印加豆樹樹籬間的農作物還不少,如胡椒、薑黃、辣椒、柑橘、鳳梨、香莢蘭….等。
文章報導(附有影片介紹)見:https://www.goodnewsnetwork.org/inga-tree-creating-organic-farming-climate-resistance-carbon-sequestration-honduras/
技術影片另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YGWwz23oUU
Mike Hands現身說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Tn7tov-Mdk (他先講半小時,後半段與Rattan Lal教授對談 (Lal教授:https://www.facebook.com/warren.kuo.5/posts/10156994381736008)
按,我國坡地農田常是光禿禿的,需要參考這篇改變。 其實菲律賓早年就有這種作法: http://seed.agron.ntu.edu.tw/cropprod/CropSys/cropping-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