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種碳、碳農業…等名詞在講求淨零排放、碳交易的今天,顯得很吸引農家;不過若背後有大公司的影子,那得小心,因為大農企業已經在用這些名詞來「漂綠」,保障其「永續」獲利。#食農大企業漂綠
以拜耳公司為例,在併吞孟山都之後,拜耳也接收了孟山都的Climate FieldView。孟山都在在2013年花10億美元買進了全球最大的氣象數據公司Climate Corporation,隔年再併購了最大的土壤數據公司Solum Inc,接著就推出Climate FieldView。
FieldView這個軟體可以從衛星,以及農田、農機上的感測器收集數據,然後過電腦運算,提供農民各項耕作方式的建議,如何時種、種什麼、噴灑多少農藥、施用多少肥料….等等。據說已經有2,400萬公頃以上的農場在使用,遍及美國、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和歐洲。
透過這個軟體,拜耳進行碳計畫(Carbon Program, Carbon Initiative, Carbon+),要求想參加碳交易的農家依照其指示來操作,包括採用免(少)耕犁、種覆蓋作物等,號稱遵照永續農業、再生農業的原則,藉此持續販賣農藥、基改種子。連農家要種覆蓋作物,公司都可以提供基因編輯的草種。這根本不永續不再生,漂綠的行為相當彰顯。
拜耳碳計劃可驗證性相當低,因為其檢查主要從遠端進行,透過FieldView 軟體收集的數據的估計,並沒有進行土壤測試。
最近拜耳還在美國推出ForGround新計劃,除了農家,也讓各類公司加入,主要目標是食品公司,使用該平台的食品公司可以在其供應鏈中申請範圍3 (上游供應鏈及下游如客戶)的減碳排。
首先加入的是大型家禽公司 Purdue Farms,該畜牧場可以從參與ForGround的農家購買飼料穀物,讓畜牧場看起來也參與減碳的工作,可標榜「永續」雞肉,其實整體而言,其雞肉仍然是高度污染環境的。
參與農家或許可以因為碳足跡而獲得補償,但淨利有多少則仍然未知。另一方面,農民若不加入,可能還會受罰,包括無法將大豆玉米售給系統內的畜牧場或飼料場,或者只能賣到更低的價格。
拜耳是大贏家,因為可以持續賣除草劑、基改種子,參與的畜牧場則可以獲得農民供應者的深入信息,利用這些信息來讓企業利潤最大化。
來源: https://grain.org/en/article/6947-the-corporate-agenda-behind-carbon-farming
另參考: http://seed.agron.ntu.edu.tw/publication/article20221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