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福分等(編) 2003 休閒作物資源之開發與應用研討會專刊。頁1-20。花蓮區農業改良場。
休閒農業、生物多樣性、與植物種苗供應系統 郭華仁 國立台灣大學農藝學系
前言
前言 近年來我國農業受到外國低價農產品的競爭,因此許多作物因無法繼續生產,而部分接受政府保證價格收購的重要作物,則因加入WTO所需要承擔的削減生產補貼承諾,因此栽培面積也大幅降低,導致農業萎縮,不但農民遭受困境,農業周邊產業也嚴重受到影響。 提綱挈領地說,農業問題可以看作是農地如何使用的問題。農地的利用,按照目前的局面來看,可以分成三個範疇,農業生產有關的科研、行政政策應該按照此三大使用型態分別考慮,即1.) 政策導向耕作、2.) 市場導向耕作、以及3.) 生活導向休耕地管理 (郭,2000)。政策導向耕作是指WTO規範下仍可以進行生產補貼的部分,在我國大概是指水稻生產;市場導向耕作是指我國具有競爭力的作物類別,例如供應國內市場的生鮮蔬果、可以外銷的農產品等。然而此兩項使用型態勢必無法將八十餘萬公頃的農地充分使用,因此所剩下的耕地,無可避免地將朝向休耕地管理來進行。 然而目前的休耕地補貼政策,大部分只是基於農地來設計,而沒有考慮到農業生產停止對於周邊產業的影響;也就是說只有地主才有機會享受到補貼,而其他依靠農業活動的產業卻無法受益。相對的,也是飽受生產補貼削減之苦的歐洲,早在十餘年前就開始注意這個問題,而擬由環境補貼來維持過剩農地的管理,讓農地得以繼續經營,地主以及週邊產業都可以得到利潤;而且所進行的農地管理措施,對於環境是正面的影響,因此別於過去對環境有害的生產補貼。以英國為例,該國自1996年開始實施守護田莊法 (Countryside Stewardship Regulation),在英國政府與歐盟共同負擔經費下,預算由1993的6.3億(台)元將增加到2006的61.4億元,用以支付農民或地主補助金,進行各種操作,目的在於1.)維持田莊的自然景觀以及多樣性、2.)增進野生生物的棲地、3.)保護考古以及歷史地點、4.)增進田莊休閒娛樂機會、5.)復原被破壞的風貌、6.)建立新的棲地與景觀 (郭,2002a)。 由此角度來看休閒農業,可以瞭解休閒農業的任務,部分是在解決農地過剩的剩的問題。休閒農業是指利用田園景觀、自然生態及環境資源、與農業社會文化資源,結合農林漁牧生產、農業經營活動等,規劃設計成為理想的休閒園區,以提以供國民休閒,增進國民對農業及農村體驗的機會,並達到活化農村經濟的目的。也就是說,休閒農業一方面要讓金錢流入農村,另一方面也要讓消費者甚至於納稅人得到優良鄉村環境的好處。針對這兩個目標,如何有效地利用植物資源,是休閒農業成功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
植物資源與休閒農業 休閒農業的種類相當多,因此在探討相關植物資源之前,宜先對於休閒農業的內涵加以解析。以類型來說,休閒農業可以包括1.) 休閒農場、林場、牧場、漁場等;2.) 觀光農園、花園、菜園、果園、茶園等;3.) 市民農園、菜園、果園等;4.) 教育農園、牧場漁場等。而休閒農業的活動則有1.) 靜態欣賞類:文化、景觀等;2.) 動態活動類:農事操作、研習訓練、步道、探索、騎馬、釣魚、狩獵等;3.) 生活類:美食、酒莊、民宿、露營等。至於根據這些類型以及活動,各類植物所可以栽種的棲地,其範圍就相當廣泛,諸如農田、田埂、田邊、道路、畸零地、公有地、溪流、水溝、溼地、房舍週遭等。 也就是說,要討論休閒農業所需的植物資源,要由兩個方向來看,第一項是與農民所得有直接關係的,包括可以直接出售的食用、特用、以及觀賞植物,例如一般農作物、有機農作物、特殊植產品、植產加工品等。第二項則可以說是間接所得,雖然農民並不直接銷售,但是藉由某些植物資源的運用,可以使得休閒農業環境具有觀賞、休閒的價值,因此才能夠留住遊客,讓休閒農業得以永續的經營下去;這類的植物,除了直接具有景觀的功能者以外,還包括具有生物多樣性價值的植物,包括蜜源植物、誘鳥植物等,這些植物不論在自然環境,或者直接種在農地,都可以因為生物多樣性的恢復,而具有休閒、教育的潛能。也就是說,休閒農業的本質,其實是奠基於農業生物多樣性的。 農業生物多樣性 (agricultural biodiversity或agrobiodiversity) 包括三個內涵,即1.) 作物品種或基因多樣性、2.) 作物物種多樣性、以及3.) 農業生態系生物多樣性 (郭,2002b)。就作物品種與作物物種多樣性來說,休閒農業與一般農業最大的不同是,一般農業強調大量的生產,使得生產成本降低,而休閒農業則更強調產品的多樣化,但是個別品種的栽培數量減少,這就是我國常說的少量多樣化。同一個園區內,多樣化的作物種類或品種,也可以讓遊客有足夠的誘因來放鬆情緒,在該處作較為長久的瀏覽,而能得到心靈的滿足。這樣的農作物栽培制度有別於單一作物栽培制度,而是強調條狀間作 (Row intercropping)、帶狀間作 (Strip intercropping)、混作 (混合間作Mixed intercropping)、套作 (接替間作Relay intercropping,在水田稱為糊子栽培)、農林間作 (Agroforestry)、田籬間作 (Alley cropping or Hedgerow intercropping) 等多樣化的耕作制度。以品種多樣性來說,雖然在同一作物田區種多種品種,會增加勞力成本,但是由於所創造出來的田園景觀適合作觀賞、教育的用途,因此就可以由遊客的駐留來得到報償。 就農業生態系生物多樣性來說,目前的慣行農法仰賴農業機械、化學農藥以及化學肥料等以石油為基礎的工作方式,導致農業生態系過度單調化,雖然降低生產成本,卻也造成農業永續經營的危機。從休閒農業的觀點而言,既然生產成本不是唯一的考慮,因此就可以採用有機農法或接近於有機農法的耕種方式,來增加農地環境微生物、昆蟲、鳥類、小哺乳類等生物的種類以及數量,不但能達到生態平衡以減少病蟲害的損失的目標,同樣地也可以作為觀賞、教育的用途。這方面的農作制度,在農地上強調的,除了鳥食作物、野花等,主要是 伴榮植物、共榮作物 (陳能敏,1996) 或者覆蓋作物等的選擇,並且與農作物進行各種方式的間作或者混作。在農地的邊緣,或者接近農地的田籬、畸零地、溪流、水溝、溼地等處,則可以栽培有益於其他生物的野生植物。 英國目前已經發展出保育邊行 (Conservation headland)、草畦 (Beetle banks)、田籬 (hedgerow) 等的農田管理技術,用來豐富農地的昆蟲、鳥類多樣性 (郭,2001)。所謂保育邊行,是指大田邊緣保留1-6公尺,這個區域雖然也同樣播種作物,但是不施用肥料、農藥,包括殺草劑。因此在作物之下,雜草可以生長,提供各類昆蟲的生長,這些昆蟲包括天敵,可以到主要田區內覓食害蟲。而由於在邊行不施用除草劑,因此可以長出種類繁多的雜草相,而有利於創造種類繁多的生物相。春天時的花蜜,夏秋之後的種子,都可以吸引多樣的生物。保育邊行除了提供生物多樣性的環境,也使得大田所施用的化肥與農藥有緩衝的餘地,不至於直接流入灌溉系統。所謂草畦,則是在大田之間每200公尺開寬約1.5-3公尺的寬畦,種植多年生、底部茂盛的禾草;不施農藥,分段輪流剪草管理,用來在整個年度中,讓各類益蟲得以有足夠的食物來完成生活史,而能不斷地繁衍。這兩種管理措施在我國由於農地分割太細,因此在實行時需要另作考慮。 由以上的說明,可以知道休閒農業所需的植物資源相當的廣泛,除了傳統的農作物以外,各類的新興作物包括香草作物、食補作物等,都值得開發。而各種非直接生產性的植物資源更是不可勝數。本文僅就觀賞植物、 伴榮作物、鳥食作物、野花、田籬等若干類型分別論述。
如何創造更多新的、直接可以出售的觀賞盆栽或種苗,是達到物種多樣性的重要方法;以我國原生植物資源來講,雖然過去已有相當的成績,不過偏重於陽性植物,實際上中低拔森林下仍然有許多值得開發的野生植物,適合於開發作的,舉例而言,例如臺灣及己 (Chloranthus oldhamii)、屏東鐵線蓮 (Clematis akoensis)、臺灣寶鐸花 (Disporum cantonense var. kawakamii)、白花八角 (Illicium anisactum,有香氣)、東亞八角 (Illicium tashirori)、紫花野木瓜 (Stauntonia purpurea)、台灣華參 (Sinopanax formosana),以及木通屬 (Akebia)、刺蔥屬 (Aralia)、桃葉珊瑚屬 (Aucuba)、瑞香屬 (Daphne)、樹參屬 (Dendropanax)、八角金盤屬 (Fatsia)、石楠屬 (Photinia)等等 (郭,2001)。
伴榮作物一般如大茴香、芫荽、蝦夷蔥、大蒜、薄荷、迷迭香、百里香、鼠尾草、紫菀、金盞花、波斯菊、除蟲菊、苦艾、山艾、百日草、萬壽菊、大理花、蕎麥、矮牽牛、白花天竺葵、豬屎豆、金蓮花、天竺草、菊葉蜈蚣花 (Phacelia tanacetifolia) 等為國外文獻所列舉者,不過適合於我國的仍然有待進一步開發。
閒置耕地可以種植各種鳥食作物,來充作適當野鳥的食物,以豐富鳥類多樣性,除了提供賞鳥人士欣賞,多樣性的鳥類也可以促進生態平衡,防止害蟲過度繁殖。適合的鳥食作物包括高粱、小米、藜、莧類、向日葵等,都可以由地方品系加以選拔開發。
野花不但可以提供閑置農地的栽培,創造優美的景觀,也可以藉由蜜源、花粉的提供,豐富各類蝴蝶、昆蟲的生長。原生野花種子在英國發展已相當成熟 (郭,1995, 2001),但在我國尚屬於嘗試階段。
田籬在英國的守護田莊計畫中,被列為重要的項目之一,每復建100公尺的田籬,可得到約一萬到兩萬台元的補助。田籬的原始功能是作為籓屏邊界,特別是在英國畜牧業發達的國家,田籬不但可以提供圍緊密的圍籬,以防牲畜遊失,也可以提供部分的遮蔭,讓牛羊在夏日乘涼。
田籬在環境維護以及生態保育上也有若干好處,一般認為田籬可以防止土壤流失,可以防風改進田地的微氣象。管理適當,具有一定高度與寬度的田籬可以提供各類動物包括小哺乳類、鳥類、以及各種無脊椎動物的棲息地、覓食地或者繁殖地,也可以成為害蟲天敵的培養所,更可能形成自然棲地的生態走廊。據估計英國的田籬提供了20種哺乳類種物,65種鳥,600種開花植物,以及1500種昆蟲的棲地。此外,田籬是鄉村景觀中的重要成分,對於休閒農業的發展也有所貢獻
(郭,2002c)。田籬植物的選擇,以本地植物為宜,除了經濟因素的考慮外,其他考慮的因素還包括個別的需求,例如是否考慮到美觀,是否需要整年常綠或希望四季有變化,是否需要圈養牲畜(選擇有刺的物種),是否易於親近(不要有刺的物種),有毒植物是否要避免,是否兼顧生物多樣性
(多種漿果、堅果、蜜源植物等),是否適合栽植的物理環境等。以英國為例,這樣的植物組合的某建議名單為
: 在我國,當然會有不一樣的選擇,但其準則應是相同的。
植物資源的獲得 休閒農業所用到的植物,包括直接可出售或間接獲利者,種類是如此繁多,在過去我國農部門一味重視作物生產下,卻不曾加以注意,因此可以說幾乎是全新的領域。 就作物品種多樣性而言,地方品種、老品種是相當珍貴的資源,不過在農業推廣的過程,特別是種子公司的種苗供應成為主流以後,這些舊品種幾已經逐漸消失蹤跡。農委會過去進行地方品種的蒐集,有相當的成績,這些工作宜持續進行,而所採集到的種原應該建立管道,積極地鼓勵有興趣的農民使用。實際上目前作物遺傳資源保育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由農民進行現場保育 (in situ conservation),由農民的栽培、選種,來達到地方品系的保育。以我國的現況而言,這樣的工作最適合於休閒農業或有機農業系統來進行。 就非傳統作物而言,不論是為了景觀或者生態的目的,植物種類的來源不是由本地植物獲得,就是由外國引種。這方面目前是以「新興作物 (New crops)」作為開發的學門,各類可利用植物的資料庫或網站也相當豐富,都可作為搜尋的起點 (如http://seed.agron.ntu.edu.tw/link/link7.htm#利用)。不過涉及到海外引種,特別是少量的植物資源,在我國以民間為主,公家部門應積極加強這方面的能力。目前由於生物多樣性公約強調植物資源是國家主權,若干資源豐富的國家都設有遺傳資源法、或生物多樣性法來加以管理 (http://www.grain.org/brl/index-en.cfm),海外引種應該避免觸法。 以生物多樣性的角度而言,引進外來種需要特別注意,是否會成為入侵種 (Invasive species) 而使得生態系受到干擾甚至於危害。在過去由沒有由經過評估就引進,而在本地成為強勢族群的包括銀合歡、馬櫻丹、小花蔓澤蘭、大花咸豐草、象草、布袋蓮等約20種 (蔣等,2003)。 不過植物種類相當多,會造成生態危機者僅其中相當少數,因此也不宜過於排斥外來植物。就休閒農業而言,比較合理的做法是,在經過審慎評估,成為入侵種的機率低時,可以依照種植地點來決定是否採用這些經過評估的外來植物。一般而言,在都市的主要道路栽種外來植物是無可厚非的,不過若種在鄉間道路,則無法顯出田莊的本色,反而有突兀之感;反之若單種在農舍之旁,或許還無傷大雅。同樣地,若以都會公園的方式在田園地區大量種植花卉植物,則有失田野樂趣,倒不如經營過的野花野草,更能讓遊客心情放鬆。而在農舍周圍,則儘可以利用造園的方法栽培各式各樣的奇花異卉,營造鄉居花園 (cottage garden) 的氣氛,足以讓遊客流連忘返。間作、混作使用的伴榮植物許多都是外來植物,用之固然順理成章,景觀用的田區種植整片的外來種草花,或者在休耕田種植野花,外來種或許也可以接受,可是在田埂、畸零地、水溝旁,則以本土野花為宜。田籬最好都是本地種,而農舍的綠籬則或許可以種植外來植物。 就野花而言,其特點恰好與栽培作物不同,同一批族群,開花期相當不一致,而每株的開花期限又經常較為短暫,因此經常混合若干不同種類的野花植物,讓整個有花的時間延長。野花在美學上的觀點,與國內花園者有相當程度的不同,或許是開發此領域的癥結;實際上若能成功地研究出物種的搭配,以及管理的技術,應該還是可以達到景觀、生態的目標的。開發野花種苗,需要進行的方式首先是廣泛收集各類普遍的或稀有的本土野花,調查其自然萌芽期、開花期與期限、開花時的自然高度等,然後配合不同種植需求,包括陽地或者蔭暗處、乾地或者潮濕處,調配出各種混合野花的比率,而花色的調配宜自然,而且能注意到高度的空間分配,並且研擬可能的管理 (割草) 方法,使得整體的上花期得以延長。 根據種子生態學的原則,也可以進行自播性野花的篩選。新竹鄉間二期稻作收割後,不需犁田,田間自然長出早苗蓼 (Polygonum lappathifolium),草相單純,在開花期造成較為美觀的農村景觀。這種自播性的植物,並非每年必可出現,可能與田間管理的技術有關。根據本研究室與台大肥料研究室、桃園區農改場的合作研究,早苗蓼種子冬季大量落土時具有制約休眠特性,在水稻栽培期間土壤湛水缺氧狀態下更不能發芽,但可以保持生命力;而到了二期稻作收穫後,由於土壤不再積水,土溫合適於發芽,而且當時種子已呈無休眠狀態,更不再有水稻植體的遮蔭,因此土壤表層中大量的種子就自行發芽,形成壯麗的單一植被景觀 (郭,1996)。 就生物多樣性的角度而言,栽種野生植物,以能作為昆蟲、鳥類等生物的食物者為前提,食草、花粉源、蜜源植物、漿果、堅果類植物都是在這範疇內。 不過我國各種對生物多樣性有助益的野生植物資訊,散在各處,似乎還沒有一個完整的資料庫出現。因此宜先針對國內相關的文獻或記載,加以完整地整理,並且調查尚未知曉的資訊,成立資料庫來提供各界使用。郭城孟 (1995) 列舉了兩百餘種誘鳥、誘松鼠、誘蟲、食草、與蜜源植物,值得參考。本文附錄兩個表,是誘蝶植物的初步整理。若能整理出詳盡的植物資源資料庫,則可以根據棲地環境與時序,配合景觀的設計,來種植出既具有豐富生物多樣性,又可以美觀的合適休閒農業需求的環境出來。
種苗供應系統 目前國內作物種苗的供應可分為公部門以及私人公司兩個主要的系統,農民留種所佔的比率低,更不用說農民間的交換了。實際上針對於總需求量低,但是種類繁多,因此商業利益較低的、生物多樣性導向的種苗市場,一般規模較大的私人種苗公司不會列入營業範圍;但在英美等國,已經有民間組織在推動地方品系的種子保育以及交換機制。以美國的Seed Savers Exchange (SSE,保種交流會http://www.seedsavers.org/) 為例,該組織已是擁有八千個會員,包括各族移民、原住民等,的非營利性組織,這些會員致力於生產以及分送傳統的蔬果以及花卉品種種苗,以免這些種原消失。在澳洲也有類似的組織 (Heritage Seed Curator's Australia, http://members.ozemail.com.au/~hsca/HSCA_home.html)。 有機農業很講求播種有機種子,美國與歐盟都立法加以規範,強調盡量使用有機種子。所謂有機種子在歐盟的定義是指利用有機農法栽培所產生的種子或繁殖材料。通常多樣化的地方品種會是個很好的選擇。不過育種家已經開始注意適合於有機農業的植物育種方法 (如Vogt-Kaute 2002; Lammerts van Bueren 2003)。即使是以種子商為主的國際種子聯盟 (International Seed Federation,前FIS) 也將聯合其他多個國際機構,於明年七月舉行第一屆有機種子國際會議 (http://www.organicseedconf.org/),其發展的趨勢,足以讓我國育種界參考。育種家或種子公司所育成的有機品種,若成為農民選種的對象之一,當然是增加品種多樣性,但是若成為大量被有機農民種植的強勢品種,反而喪失有機的基本精神。 野生植物種苗的供應系統,也可以是若干不同的系統共存。在決定種苗供應之前,宜先瞭解市場所在,包括可能使用地點以及可能使用單位。可能的使用單位可分為:
我國目前的野生植物種苗供應系統,可能以野生樹木為主,這些數種或由林業單位提供,或由私人公司提供,不過多數強調美觀或者以木材利用為目的的所謂優良樹種,而基於生物多樣性者較為少見。至於草本野花則幾乎尚未有所進展。在此情況下,英國的一些種苗供應系統或許可以借鏡 (郭,2001)。 野花草相管理在英國已有30年的歷史,在1987-8年時,野花種子銷售量就已有10公噸,值35萬英鎊,可供三百公頃的草地使用,而在近年更呈直線的上升。在英國一次購買量不會太多,通常僅2-8公斤。最受歡迎的是10-20種本地種混合的野花種子,價格每公斤約20-25英鎊者。除了田野外,也有適合於陰地或溼地的野花。通常這些種子一份混合四份的禾草種子使用。禾草種子一般都是由專門生產草皮種子的較大公司來進行採種,因為其用量很大。而用量較大的野花種子則僅有少數的小公司來提供。 野花種子的私人供應系統在英國主要可分成三類。第一類是野花種子生產公司。採種田在多年生物種,通常秋季修剪,每5年更新一次。採收的方式依物種而定,有些用手採,有些則可以簡單機械收割,但收割的時間因氣候而每年不同。植株收割後放在塑膠帳蓬內繼續乾燥,然後進行清理工作,清理方式用磨皮機、風篩選種機以及長度選種機等來進行,然後進行混合工作。所混合的物種依需求而異,一般禾草70-80﹪,野花種子20-30﹪。禾草種子田其他專門公司購買,然後自行混合。種子清理後,並沒有經過檢查,目前一般消費者也沒有很強烈的要求高發芽率。不過美國種子檢查單位則針對野花種子的檢查項目,已經定立規範。 英國野花種苗供應的第二類是穴盤苗供應商。這些種苗商大多向野花種子公司購買種子,也有部份是自行採收。自行採收者通常是用量較少,種子公司未進行採種者。通常單年生者只採收一季,不自行繼續留種,以避免選拔效應。由於野花市場的規模仍然不大,因此在此公司大多操作仍然依賴人工,包括裝填育苗介質等。種子先行發芽,然後手工移植到穴盤。穴盤苗移植後再放到網室中管理,較大一點者,或者需要較強陽光者就移到室外,並等待出貨。 推廣野花種植的苗圃,是野花種苗供應體下系的第三類。這類苗圃通常是經營推廣野花的私人公司,擁有野花花園與田園,可以供民眾觀賞學習,兼為販售野花種苗。 從生物多樣性的觀點而言,種苗的供應宜以種子繁殖者為主,除非該物種種子不易採到;而種植多樣化的本地植物,遠勝於少數的優良樹種。種類多而每種量少的需求,對於種苗商而言,會提高生產成本,因此降低經營的意願。然而這正是照顧弱勢團體的機會;經由本地植物種苗的供應,可以讓原住民、農民等參與,增加工作機會。英國林業當局曾經出版過小冊子 (Herbert et al., 1999),說明本地植物種苗來源的供應體系。其要點是,首先以氣候、地理環境劃分區域,盡量在本區域內自採種子自用。如何採種子而能得到最大的遺傳多樣性,文中有所描述,例如選定樹種宜反映出各種特性的範圍、某個樣品宜採自20-30個單株、每個單株宜分開50公尺以上等。最重要的是提出一個監控、辨識種子來源的機制以及編號。 根據這樣的原則,或許我國休閒農業所用原生植物可以採取如下的種苗供應系統,即先由分類與生態學者、行政官員、保育團體、以及各地方實際需求者如農民分別或者合作提出所需要的植物清單,估計所需種苗的數量,並且釐定各種植物可以採集的地點與時間,然後由保育團體、地方居民、或種苗公司在植物專家的指導下盡量在當地採集種子,必要時由分類學者、公家機構加以鑑定,確認是正確的種子。這些種子直接在當地播種,或者先行育種再移植。野生種子經常發芽較為困難,可以要求研究單位提供處理方法,讓當地居民自行育苗,或者送往研究單位發芽育苗,然後再轉送回去移植。
結語 休閒農業要成為國人樂於經常遊憩的場所,在非著名風景區的一般農村,一定要靠人為的營造其環境,讓目前太嫌單調的農村轉化成為富有豐富生態、多樣作物、以及景緻怡人的田莊,才有可能創造出特色而永續其經營。這樣的環境需要對各式各樣的野生植物能善加以利用,包括新種原的開發、採種、種植、管理等各方面的技術。這些技術不很艱深,但在我國由於仍然以傳統生產為最主要的觀念,對於非直接生產的課題,恐怕還未有應有的重視,以至於進展有限。即使在直接生產的作物,育種的主流概念仍然是以「優良品種」為主要的育種目標,而非基於有機栽培條件下進行基因多樣性為目標的選育。農政官員、研究者、農民、消費者等在觀念上能否進行典範式的移轉(paradigm shifts),恐怕是休閒農業能否奠基於生物多樣性的最重要關鍵。
附表一、誘蝶植物 (初稿)
* 兼為蝴蝶幼蟲食草
附表二、蝴蝶幼蟲的食草植物 (初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