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gif (1361 bytes)   台大種子研究室

回農業生物多樣性網

 

農業、就業與WTO:綠色矽谷的綠色契機

 

      (部分內容刊登於2002-02-04/聯合報/15版/民意論壇,題目為:借鏡歐洲環境補貼 矽島常綠)

郭華仁

 

我國農業面臨加入WTO的衝擊,各方的疑慮相當多,特別是稻米雜糧蔗作等農產品生產成本高於國際價格甚多,過去一直依賴農業生產補貼,這些項目就要取消或削減;其他仰賴進口限制者也會喪失既有的屏障。針對農業生產的危機,農委會已對四十多種農產品提出因應措施;估計停止生產的約8萬公頃的農地,將輔導造林約3萬公頃,其餘者則以休耕補貼或鼓勵種植綠肥為主。

農業生產縮減雖然影響到農民的生計,不過藉著休耕補貼,多少可以彌補。可是減產的後遺症還是會擴及其他週邊產業,例如種苗、農藥、代耕、飼料等業者紛紛感受到失業的威脅,影響的層面恐怕比一般的預期要高;顯然只照顧到有地農民的休耕補貼這種消極性的因應措施並非是最恰當的。歐洲國家十餘年來的逐漸由生產補貼轉變成環境補助,似乎是值得參考借鏡的政策。

環境補助不但符合WTO的規範,也能創造新的工作機會,同時一改過去生產補貼所造成的環境污染,使得田莊生態景觀得到改善,作為休閒農業、生態旅遊的支撐面,可說是一舉數得,莫怪農業生產超強國,美國農部在最新白皮書中也開始強調起環境補助。以英國為例,該國農政單位在十多年前開始進行「鄉村發展方案」,政府提供經費讓農民以及相關人員從事有利於環境的管理工作,迄今已有相當好的成績。該方案包括守護田莊、能源作物、環境敏感地區農地造林、有機農法、坡地農法、職業訓練、鄉村產業、加工產銷等約有10個大型計劃,其中大多都是對環境友善的。

以守護田莊計劃(Countryside Stewardship Schemes)為例,在英國政府與歐盟共同負擔經費下,預算由19936.3()元將增加到200661.4元,支付農民或地主補助金,進行各種操作,目的在於1.維持田莊的自然景觀以及多樣性;2.增進野生生物的棲地;3.保護考古以及歷史地點;4.增進田莊休閒娛樂機會;5.復原被破壞的風貌;6.建立新的棲地與景觀。補助的項目高達140種,例如耕地若復建成為草原,每年每公頃補助13640元、農地開發成自然步道,每年每公里補助7300元等。對於工資的補助,例如種植田籬每100公尺為9740 - 19480元、溝渠復建每100公尺為9740元等。

申請補助通常以10年為一期,但也有中途放棄的辦法;補助時需填具各式的申請書,經過審核後認為可行以及有益環境者才得通過;通過者也需要採用核可的農耕措施,例如使用農藥的規範等,否則得追回或中斷補助款。

守護田莊計劃中若干有益於生態環境的措施,以田籬為例,我國桃竹苗地區較多,種植竹子、朱菫、黃菫等,以防風為主,然而在英國則選種能結果的植物,其高度、其外型有若干的變化,因此可以吸引不同種類的鳥來棲息。田籬又能相互串聯,連接林地,形成所謂的生態走廊。據調查該國的田籬容納了600種開花植物、1500種昆蟲、65種鳥類、以及至少20種哺乳類動物,可說已成為相當重要的生物棲地。  

針對農地的部分,則鼓勵農民保留邊行,每年每100公尺約補助1000元,種植適合昆蟲鳥類的草相,以期增加生物多樣性,不但可以培養害蟲的天敵,又能做為緩衝帶,減少本田所施用的肥料農藥流入水溝。休耕地則補助種植野花,以期美化景觀,增生物多樣性;或者每年每甲地約補助25000元撒播向日葵、小米等種子,來作為「鳥食」作物。甚至於在農地造林區鼓勵保育團體或農人選擇合適的灌木,植在經濟樹種之旁,以增加果實的供應,包括漿果與堅果等,提供鳥類等動物的食物。

其他與生物多樣性較無關,但也是對環境友善的如能源作物計劃,英政府以每年每公頃約45千元補助農民種植芒草或者柳樹,芒草每年一收,柳樹每3年一砍,採收基部再生的側枝,以作為地區小型發電廠的替代能源。預計四年後種植面積達 21,700公頃,產生 279,000公噸的生質量,約計吸收了43,400 ~190,960公噸的二氧化碳。鄉村文化遺產的維護也在守護計劃之內,例如不同地區的傳統田埂石牆,具有景觀的、生態的以及人文的價值,其復建每100公尺補助5850 – 7800元。在英國的守護田莊計劃中,保育團體實際參與先遣計劃的進行、各種植栽耕種管理技術的發展,以及農民申請時的協助等,可以說提供政府很大的助力。

環境復育的工作在我國內已經慢慢的起步中,其中許多社團多年的努力可說有目共睹,其經驗也是彌足珍貴;而政府與環保團體的關係由以前的對立逐漸演進為緊張的互動關係,也算是有所進步。不過以平地環境破壞的幅度與速度而言,民間進行復育的力量可說杯水車薪,而這個差距在加入WTO農業生產部門的縮減下會更形加劇。如何借著環境補貼政策,一方面創造新的工作項目,同時又能藉著田莊生態系的新面貌,讓資金與人力再度回流鄉村,讓矽島永保綠色,恐怕是新內閣應該好好思考的方向。

過去農民、農官以及農業科技界的努力曾經創造出農業生產的輝煌成績。如今在國際化下,部分農產業無法繼續,實在是非戰之罪。農部門的觀念應該進行典範式的改變,積極檢討如何轉型成為環境保育的重要參與者;就這點而言,林業部門如何逐漸傾向生態導向是很值得農業部門參考的。

***********************************************************

 

參考

農業新貢獻:鄉村景觀美化植栽種苗管理技術研習報告
http://seed.agron.ntu.edu.tw/counside/uk/wildfw2-1.htm

守護田莊計劃
1: http://www.ecifm.rdg.ac.uk/subject_7.htm
2: http://www.defra.gov.uk/erdp/schemes/landbased/css/cssindex.htm

能源作物計劃
1: http://www.refa.org.uk/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