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田與一與台灣水資源

嘉南農水利會

 壹、台灣水源概貌

台灣年平均雨量約2,500公厘,以雨量而言,高達世界平均值的2.5倍,降水量900m³,但因地狹人稠每人之年平均所得之水量僅有3,900 m³,低於世界平均值之20%,且因降雨時段分配之不均,台灣實際上是為缺水地區。

現運用水量年平均約180m³,其營運標的計有生活用水35m³、工業用水18m³、農業用水127m³。

貳、台灣水資源開發過程

明清時代

荷蘭占據時期、鄭成功時代、清朝時代,除荷蘭所設之東印度公司及鄭成功的屯兵墾地所開發者外,大部分係由民間地方仕紳建設。

日據時代

日本占據台灣後是以「工業日本、農業台灣」為政治導向,另為生活需要,對於改善公共衛生、開發電力的水資源,亦逐步開發。

1、 公用用水開發

自來水開發總計畫年供應水量為1仟4佰餘萬m³,供應人口約20萬人,普及率約6.1%,對其他則以一般水井或地河井(手壓泵浦)取用。台灣的公共衛生問題已獲得革命性的進步。

2、 農業用水開發

頒佈官設埤圳、公共埤圳、水利組合籌設有關規定,將原有地區性的農業灌溉系統初步整合為108個水利組合,再合併為38個水利組合,完成桃園大圳、嘉南大圳灌溉系統等等。

3、 水力發電水源開發

水力發電廠由台北龜山發電廠之開發至光復前陸續完成28處,裝置容量22.1萬瓩。(另有火力發電廠裝置容量5.4萬瓩)

4、 河堤、防潮堤、排水開發

主次要河川堤防之構築興建,防止海水倒灌,河川堤防的建設約有42Ï104m,簡易型的潮止堤防排水系統設施。

光復後的開發

1、 自來水

台灣光復後自來水由光復前的年供水量14佰餘萬m³,而至92年的供水量39.1m³,成長率較光復前達2佰餘倍,其中供應生活用水者有33.4m³,供工業用水者為5.7m³。

2、 灌溉用水開發

38個水利會合併為26個水利會,再於民國64年將26個水利   會合併為17個水利會之外,大型的水源開發,石門水庫、白河水庫、明德水庫、曾文水庫等等;彰化、雲林、屏東地區地下水的開發,對台灣農量生產貢獻頗鉅。

3、 水力發電

台灣光復隨即修復戰爭所損害之電力外,水力發電大力建設,總裝機容量約為451萬瓩,約為光復前之20.5倍,佔目前台灣總裝置容量之13%93年水力發購電量65.2億度,佔全年總發購電量1,812.4度之3.6%。(資料摘自台電公司「台灣電力來源與經營」)

4、 防洪、排水工程

民國39年至46年間,將日據時代所計畫或完成者予以改善或繼續興建之外,完成河堤有1,965公里(應興建2,980公里)、海堤526公里(應興建548公里)、區域排水改善(長度9,490公里,以改善長度3,237公里)等。最近更有8800億的排水改善計畫。

參、 八田與一與台灣水資源

八田與在台灣經歷

八田與一先生於1910年(即民前2年)於東京帝大工學部畢業後,即來台工作,至1941年(民國30年)在台灣服務32年(按:奉日本政府召回日本,前往菲律賓,途中大洋丸被魚雷擊中身亡),其一生均奉獻台灣水資源之開發,乃為台灣水資源大量開發的起端並有極大的成效。

1916年進行桃園大圳之開發計畫,計畫開工後1917年嘉南大圳之開發案初步規劃,1919年(民國8年)完成嘉南大圳定案計畫,1920年(民國9年)嘉南大圳施工案正式成立動工,於1930年(民國19年)完工啟用,對台灣農業水利事業有甚為輝煌的成果外,其他對台灣的自來水開發,電力開發均有甚大的貢獻。

八田與一對嘉南大圳的貢獻概要

1、 工程規劃

民國5年(1916)規劃設計桃園大圳(以官設埤圳方式興建)之後,民國6年(1917)即受命進行嘉南大圳初步劃,民國7年(1918)受命進行細部規劃並於1919年完成,1920年定案並施工(以公共埤圳形態執行)。

2、 工程建設結果

嘉南大圳區域包括濁水溪、北港溪北岸之濁幹線灌區及北港溪南岸、二仁溪北岸之烏山頭水庫系統灌區。工程成果有:

(1)   水源設施

i.    濁幹溪系統之林內第一、第二、第三進水口引水設施

ii.    烏山頭水庫系統之東口進水口,烏山嶺隧道及烏山頭水庫堰堤(即埧身)

(2)   各輸配水系統

i.       濁水溪系統濁幹線,烏山頭水庫系統南北幹線。

ii.     各系統之支分線。

(3)   田間水路系統

                           中、小給水路。

(4)   排水系統

i.       輸入河川或經注入海之大排水路

ii.     分佈於田間的中、小排水路。

(5)   簡易河堤

 嘉南大圳建設前,區域內各主次要河川河堤未建設,嘉南大圳建設時乃以有關之分線之堤防提高設計標準做為防患溪水進入,(謂之間用防水堤防),如距離之分線較遠者則單獨建入防水提(謂之單獨防水堤防)。

(6)   簡易海堤:

      為防止海水倒灌在沿海處設有潮止堤防(或稱防潮堤防)。

3、 工程費:

(1)   原計畫42,000,000日元,其中12,000,000元由日本政府負擔,30,000,000元由農民負擔(因係公共埤圳型態開發,農民負擔較重)。

(2)   計畫完成後實際工程費54,139,678日元,經農民陳情後,日本國庫負擔26,740,000元,餘由農民負擔,受益面積約150,000公頃。

4、 管理特色:

(1)   三年輪灌

因水源不足,經估計水源僅可灌溉60,000公頃,但為避免地區開發不均造成貧富差距,乃以150,000公頃施灌,八田創立以三年輪灌方式執行,所謂三年輪灌及每個田坵,三年僅能供一次之水稻灌溉用水,該輪灌制度聞名於世界。

(2)   水工保持

為水庫水源保育需要,設造林課做水土保持工作。

(3)   專用電話線路

建設時因當時電訊設備尚未普遍,本會及各區處、工作站間設有線電話以利業務聯繫。

(4)   水利會業務由會方職員及農民共同執行

水利會業務由職員負責水源幹支分線輸配水系統,防水、防潮堤防管理,田間水路之維護配水則由水利小組合(及目前之水利小組)處理。

5、 遠見

烏山頭水庫淤積後,水源應如何處理之問題,八田曾計畫在東口上游建一大型水庫。

6、 成果

(1)   農作物收穫價值每公頃增加2倍。

(2)   農地價值增加1.5倍。

 

肆、 結語

「飲水思源」、「吃水果拜樹頭」,台灣水資源近代的發展,八田與一先生貢獻之大為台灣人所敬仰之外,台灣光復後,所有水利人員的工作成果亦頗為輝煌。將來如何運用新科技方法在不影響環保條件之下,適切之繼續開發,及運用新的管理條配方法使水資源更有效之運用,乃為吾等水利工作人員應予努力之外,在此亦順便提醒國人水資源並非可予無限制使用的自由財,應建立節約水資源,保育水資源之觀念,作為紀念八田先生120歲冥誕的共勉及祝福。

謝謝各位!

 


   
                         烏山頭水利系統登錄世界遺產推動聯盟--logo 烏山頭水利系統登錄世界遺產推動聯盟(停止活動)

聯絡:
傳真:
電話: (台南藝術大學)

       

 

觀點種子網  觀點種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