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鬼稻到蓬萊
台北帝大豫科蘭香會捐贈
田邊光彰先生作品展
Rice: from Wild to Mild
Works of Mitsuaki Tanabe and Eikichi Iso
海報 DM(正面 反面) 開幕式照片集
展覽期間:2007年 9月18日 至 10月31日
展覽地點:台大校總區圖書館五樓 (特藏資料展覽區,憑有效證件進入)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8:20 ~ 17:00 週六至週日 8:20 ~ 12:00
國立臺灣大學生物暨農學院與圖書館於9月18日至10月31日在臺大圖書館五樓特藏資料展覽區舉辦「從鬼稻到蓬萊:臺北帝大蘭香會捐贈田邊光彰先生作品展」,展覽內容包括田邊光彰先生約十公尺長鬼稻手繪作品、「蓬萊米之父」磯永吉教授相關手稿與試驗儀器、本島出土碳化稻穀標本米及展示栽培稻馴化過程之多媒體展覽。 日籍藝術家田邊光彰先生多年來推廣國際野生稻復育工作不遺餘力,以巨型野生稻主題創作宣揚保育理念,本次展覽在臺北帝大豫科蘭香會協助下,將展出本校獲贈鬼稻手繪作品及照片,同時配合以稻米演化為主軸,一併展出「蓬萊米之父」磯永吉教授相關手稿和早期試驗儀器,與本島出土六百年到四千八百年前不等的五批碳化稻穀,此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更提供多媒體展覽品,詳述野生稻馴化成為栽培稻的「超級洲理論」,以及五千年以來台灣栽培稻的可能起源。
展覽內容:
(一)、田邊 光彰先生作品:鬼稻手繪紙本,約十公尺長。另展出田邊先生在世界各國推廣野生稻復育工作的照片。 (二)、鬼稻:展出台灣的野生紅鬚稻榖粒實體、巨幅掃描式顯微鏡榖粒外觀 。 (三)、稻之演化:本島出土五千以來的碳化稻穀。稻演化多媒體影片。 (四)、百年前在來稻的栽培:百年前稻栽培照片五幅。古除蟲農具(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借展)。 (五)、磯 永吉與蓬萊稻:磯 永吉教授手稿、使用儀器、竹子湖蓬萊稻原種田古照片。
(一)、田邊 光彰先生作品:鬼稻手繪紙本,約十公尺長。另展出田邊先生在世界各國推廣野生稻復育工作的照片。
(二)、鬼稻:展出台灣的野生紅鬚稻榖粒實體、巨幅掃描式顯微鏡榖粒外觀 。
(三)、稻之演化:本島出土五千以來的碳化稻穀。稻演化多媒體影片。
(四)、百年前在來稻的栽培:百年前稻栽培照片五幅。古除蟲農具(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借展)。
(五)、磯 永吉與蓬萊稻:磯 永吉教授手稿、使用儀器、竹子湖蓬萊稻原種田古照片。
展覽資訊:
0918 因颱風關係,開幕式順延至19日上午11時。崑濱伯將如期參加,Mr. Duncan Macintosh 則上午9點半將在農藝系舉行座談會,徵詢合作與交換事宜。
0915 崑濱伯將參加開幕式,親自說明古除蟲農具的用法。
0913 菲律賓國際稻米研究所 (IRRI) 發言人,Mr. Duncan Macintosh 將參加開幕式
0913 開始佈置
0912 文字稿最後校正
0907 海報等已印製完成
相關資訊:
歐素瑛 2009〈從鬼稻到蓬萊米:磯永吉與臺灣稻作學的發展〉,收入李玉瑾編,《臺灣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殖民與近代化論文集》,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2009,頁239-270。
「從鬼稻到蓬萊米: 磯永吉與臺灣稻作學的發展」評論意見
寫在蓬萊米之父磯永吉博士故事之前
台灣蓬萊米之父:磯永吉
磯永吉- 台灣大百科全書
台灣蓬萊米之父
異人的足跡II 磯永吉(Youtube)
磯 永吉圖片
磯永吉教授一百二十歲冥誕紀念會
請省政府贈送磯永吉博士終身食用蓬萊米案 (臨時動議)
日本朝日新聞報刊載有關磯永吉博士消息
80年農業史蹟 台大育種室 面臨拆除
台灣蓬萊米之父磯永吉 手稿曝光
磯永吉的高等農林學校台北農場作業室
綠田一隅——探訪「蓬來米之父」磯永吉小屋
[日式建築]1924年 - 台北市 原台北高等農林學校作業室
台灣傳統稻作技術
田邊光彰先生簡歷/ 田邊光彰先生的業績/ 田邊光彰與我和蘭香會
野村太郎 先生撰:田邊先生作品英文網頁
田邊先生捐贈國立台灣美術館展覽品
(鬼稻) (自由廣場2007/05/01刊載)
野生稻復育資訊
張德慈博士生平簡介
稻起源的GONDWANA超級洲理論
台灣野生稻回顧與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