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項目
(到日期)
農業典範轉移
●用吃來對抗氣候變遷,地方政府怎麼做?。2023/1122
●田媽媽與「零浪費低碳飲食」的推展。2023/1115
●氣候高峰會COP28要談食農系統
的轉型課題。2023/1024
●「淨零新生活」與「蛋白質作物」。2023/1023
●歐美地區的再生農業
與土壤碳匯發展趨勢。2023/1022
●印度綠色革命的省思。2023/1008
●再生農業
新影片:大地大家的。2023/1006
●氣候高峰會與漂綠。2023/1004
●食農系統轉型
需要足夠的經費支援。2023/1003
●煙火違背淨零生活。2023/0928
●再生7-P。2023/0925
●食農系統轉型的七項行動呼籲。2023/0917
●食農系統的轉型需要立法。2023/0907
●後成長世界的永續食農系統: 論文的介紹。2023/0822
●食農系統轉型對抗氣候變遷的14個案例。2023/0818
●歐洲怎麼看再生農業。2023/0816
●農委會改制成農業部很重要的轉變。2023/0816
●聯合國推食農系統轉型。2023/0809
●基於生物多樣性的「生態密集農業」。2023/0802
●沈春華podcast:吃變世界。2023/0729
●食農系統轉型的財務問題。2023/0727
●永續食材指南!改變世界從吃開始(podcast
沈春華)。2023/0717
●食物生產銷售的真正成本如何計算?。2023/0706
●環保署的綠色餐廳登錄與淨零目標背道而馳。2023/0522
●環保署的綠色餐廳登錄可說魚目混珠。2023/0522
●「小即未來」與淨零排放。2023/0331
●再生農業的整合性初步定義。2023/0328
●關於農業淨零:
新報告,兼談我國農業碳排的計算。2023/0315
●綠色餐飲指南的國際接軌。2023/0314
●2009年以來我演講錄影與會談錄音的彙整。2023/0312
●農業預算如何因應氣候變遷與淨零排放:
OECD觀點。2023/0309
●連農機壞掉都難以自行維修:美國食糧霸主的體現。2023/0226
●從農田到餐桌的減碳策略(podcast)。2023/0220
●農業危機的自然解方:正規的生態農業。2023/0219
●坡地農業的鑲崁植栽(landscape
mosaics)。2023/0214
●美國農業碳權額度低。2023/0211
●紐西蘭農部投入再生農法研究。2023/0210
●間作系統好處多多。2023/0126
●企業開始支持綠色餐飲/永續食材。2022/1229
●零浪費低碳飲食的推動措施。2022/1229
●新報告《食糧
霸主2022》與智慧型農業。2022/1226
●永續農業的華山論劍?。2022/1222
●食物多樣化的傳統知識可以改變現行食農系統。2022/1109
●兩個投影片檔案供食農教育參考。2022/1106
●名詞比較:自然解方、生態農業、再生農業。2022/1029
●線上聽破豆:
不用化肥與農藥,糧食夠嗎。2022/1029
●提昇「食農素養」的新好書:《Me
too智慧飲食》。2022/1028
●教育電台自然筆記節目訪談「食農X實農」新書。2022/1021
●淨零新生活的調查結果,提供推動食農教育的參考。2022/1021
●左轉有書」書店參與新書座談與記者會。2022/1019
●永續農林漁牧展開幕記者會上我的致詞。2022/1018
●跨國公司的掌控全球農業生產。2022/0924
●原住民與世界食農系統的轉型。2022/0919
●論文:土壤微生物組與「健康一體」。2022/0829
●食農系統的改變:歐美日本32位學者的共同意見。2022/0820
●2022
綠色餐飲年會暨頒獎典禮。2022/0819
●提供食農系統演講、寫作的資料。2022/0810
●★未來餐桌你我他★演講影片。2022/0729
●覆蓋作物能否降低氧化亞氮的排放?。2022/0730
●新文章「食農教育與淨零排放、永續發展目標的達成」。2022/0719
●新的糧食戰爭!缺糧缺肥怎麼辦?(甘藷餵牛新契機)。2022/0707
●永續食材五大指標。2022/0615
●Taipei
Times刊登「從食農教育法到淨零排放」英文版。2022/0611
●食農產業面臨3F危機,與如何轉型作再生有機農法。2022/0607
●從「食農教育法」到「淨零排放」。2022/0602
●為什麼需要「參與式研究」?。2022/0527
●狹義與廣義的農業碳排。2022/0524
●食物中的殘留農藥會影響腸道菌叢與腸道代謝。2022/0521
●少肉多豆最潮。2022/0520
●國發會鼓勵農民採行再生農法。2022/0515
●植物肉的政治經濟學:大公司強調肉品與碳排的背後。2022/0501
●農業開源設備。2022/0428
●食農教育法需要緊扣永續發展目標與淨零排放。2022/0422
●氣候變遷下大自然的解方:多樣性。2022/0420
●吃『變』世界,a
podcast (破豆跤 phò-tāu kha)。2022/0419
●談《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的食農系統策略。2022/0418
●歐盟部長贊同種碳計畫(carbon
farming)。2022/0409
●消費者可以『吃變世界』:
The World is What You Eat !。2022/0407
●在都市內創造生態綠洲。2022/0406
●放牧要訣。2022/0405
●化肥價格飆漲,英國政府的對策。2022/0331
●糧食安全指標:新加坡由第一名驟降到十名以外。2022/0330
●食農系統的轉型策略。2022/0326
●農地的取得:
迫切的問題。2022/0313
●作物與灌木的間作法。2022/0222
●典範轉移的重點在於政府的預算轉移。2022/0218
●對農業淨零排放策略的意見。2022/1228
●氣候變遷調適政策下,農化基改企業的反撲。2021/1212
●氣候變遷下的農業與飲食(影音)。2021/1206
●現行農業補貼常危害人類?(錄音)。2021/1205
●土壤有機質是減緩全球暖化關鍵。2021/1119
●氣候變遷下的永續解方:泛有機農業與未來餐桌。2021/1117
●氣候變遷下再生有機農法的諸多好處及其研究。2021/1113
●農林種碳與高冷地蔬菜。2021/1111
●關於《氣候變遷因應法》的一點意見:
碳匯。2021/1026
●「糧食主權」的再宣示。2021/1018
●農業補貼也須轉型。2021/1003
●糧食系統轉型的統一架構。2021/0709
●再生農業
一詞面臨危機。2020/1122
●破解全球糧食短缺迷思。2020/1121
●新報告:糧食體系的改變:典範轉移的促成。2020/1017
●韌性農業的內涵。2020/0930
●農業界參與2020總統盃黑客松的切入點。2020/0310
●美國民主黨的農政思維。2020/0217
●美國總統角逐者的綠色農業補貼政見。2020/0131
●甚麼農田韌性較強較能對抗氣候危機。2019/1228
●台灣人最後的晚餐。2019/0929
●日本鄉村產業六級化,但糧食自給率仍下降。2019/0927
●美國氣候守護法草案。2019/0817
●靭性農業有幾個要點。2019/0815
●美國綠色新政應以農業改革為重心。2019/0723
●英國皇家藝術學會提出糧農鄉村的報告。2019/0722
●國家作物多樣性越高,全國糧食生產也會越穩定。2019/0628
●農業環境補貼
+ 真實成本會計。2019/0624
●健康土壤立法的風潮。2019/0613
●美國州議員與農夫對抗氣候變遷的故事。2019/0518
●慣行農法也會讓病人不好醫治。2019/0517
●全國農業會議(三)。2018/0909
●澳洲農業碳權的立法與執行。2018/0814
●歐洲人談「食物供應短鏈」。2018/0716
●上下游vs鬼王:談「Sustainable
intensification」。2018/0420
●農業的典範轉移(錄音檔)。2018/0129
●世界糧價隨著燃料價格變動。2018/0120
●企業化食物鏈vs小農食物網:全球觀點。2017/1203
●強了農企業,農村經濟會不會蕭條?
2017/1203
●美國青農興起。2017/1128
●少吃一份進口貨,讓本國農夫多喘一口氣。2017/1123
●新自由主義導致農村凋敝。2017/1121
●農業紀錄片《Island
Earth》(暫譯:
島嶼斯土)。2017/1029
●農法不轉型,英國農田在40年內會成為不毛之地!。2017/1027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吃雞肉的感觸。2017/1023
●全球暖化加速水域優養。2017/0825
●新書簡介:《永續農業對抗企業貪婪:小農、糧食安全與大企業》。2017/0424
●放野雞
救地球。2017/0205
●碳稅與農產品價格。2017/0202
●『牛排只是蛋白質』,這就叫化約論。2017/0123
●漠土成良田。2016/1006
●當動物保育與農民利益衝突。2016/0922
●如何促成農業典範轉移?
2016/0611
●「台灣高溫多濕,病蟲害很多」是果不是因。2016/0516
●原住民自給農耕的重要性 2016/0402
●農業全球市場沒有將來 2016/0324
●農業的典範轉移:由慣行到有機
(台語演講) 2016/0121
●農業典範轉移在英國
2016/0109
●法國「千分之四倡議」要農業來解決全球暖化。2015/1227
●文章登刊:
農業的典範轉移。2015/1211
●全球農業的轉型需要人類社會的革命。2015/1210
●『糧食自主權
』的潮流下,注意大企業的反撲。2015/ 1009
●慣行農業也是全球暖化元凶。2015/0814
●工業化食品農企業的大反撲。2015/0704
●
一部想要翻轉全球食農觀念的紀錄片。2015/0217
●大企業的掌控科技研究。2015/0110
●法國未來農糧林法。2014/1016
有機農業 (回選錄)
●適用於美國的再生有機農法不好直接用在我國。2023/1127
●新影片《有機崛起
Organic Rising》。2023/1124
●歐美地區的再生農業
與土壤碳匯發展趨勢。2023/1022
●再生農業
新影片:大地大家的。2023/1006
●超越有機公平原則的農場。2023/0919
●再生農業的整合性初步定義。2023/0328
●非除草劑的雜草管理法。2023/0311
●永續農業的華山論劍?。2022/1222
●2023永續糧食高峰會:再生農業如何驗證。2022/1220
●有機農業的先求有再求好。2022/1013
●查爾斯三世,英國新任國王:有機農業與永續發展。2022/0910
●論文:土壤微生物組與「健康一體」。2022/0829
●「友善石虎」農作標章:
彩色版與黑白板的區分。2022/0828
●提供食農系統演講、寫作的資料。2022/0810
●食農產業面臨3F危機,與如何轉型作再生有機農法。2022/0607
●有機種苗概念的擴充:
有機異質性材料。2022/0422
●義大利國會通過有機農業促進法。2022/0404
●歐洲今年首推『歐盟有機獎』。2022/0404
●水花園有機市集的「浚騰農園」。2022/0306
●再生有機農田
讓土壤更健康、作物更營養。2022/0303
●「異質性有機種苗」的歐盟新頁;農民保種的新里程碑。2022/0215
●對應氣候變遷的植物育種與有機育種。2022/0116
●Veganuary
與 Regenuary (全素或再生?)。2022/0115
●預祝「永續飲食推廣協會」心想事成。2022/1229
●生態有機農法要訣,英國農夫的心得。2021/1214
●半乾旱地區的便宜飼料。2021/1208
●德國有機面積占比2030年的目標是30%。2021/1127
●土壤有機質是減緩全球暖化關鍵。2021/1119
●微生物組成攸關土壤有機質的形成與持續。2021/1118
●氣候變遷下的永續解方:泛有機農業與未來餐桌。2021/1117
●美國立委提議;編50億美元種覆蓋作物。2021/0927
●再生放牧與碳權。2021/0914
●台灣也有「再生放牧」。2021/0913
●羅岱爾研究所40年比較研究(1981-2021)。2021/0817
●有機育種產品:
稻米 ‘桃園6號’。2021/0816
●負碳經濟與再生有機農業。2021/0714
●歐洲農家推農業多樣性的癥結。2021/0714
●歐盟促進有機農業的2021行動方案。2021/0713
●食農教育需要交代:隱藏性飢餓。2021/0521
●零碳策略與農業。2021/0517
●香港綠蔭家園八十餘種優質農法錄影帶。2021/0515
●
《土壤生物多樣性的奇妙世界》童書。2021/0515
●土壤微生物群的兩篇好文。2021/0501
●有機同等性的國際談判成績好。2021/0428
●雜草定義及其研究。2021/0428
●生機區(bio-district)與有機農業。2021/0412
●再生有機椰子園,在泰國。2021/0412
●全球再生(有機)農場互動式地圖。2021/0405
●關於有機種苗。2021/0329
●跨國大食農企業的漂綠。2021/0308
●有機農業、生態農業、再生農業』三者的異同。2021/0301
●ROC™與再生有機農業。2021/0125
●比較養牛與素肉之溫室氣體釋放。2021/0123
●有機農業區全球聯盟。2020/1227
●關於參加「千分之四倡議」國際組織。2020/1212
●《當前土壤生物多樣性知識:狀況、挑戰與潛力》。2020/1210
●全球土壤有機質含量互動地圖。2020/1203
●農食循環與永續發展目標(生態農業
找出發展癥結擬定對策)。2020/1120
●關於萬壽菊防蟲。2020/1120
●食農教育要講腸道好菌。2020/1110
●土壤微生物的研究方法。2020/1102
●食農教育用實驗認識土壤。2020/1101
●有機與自然之辯。2020/1018
●竹湖山居的農林間作:從里山到里海。2020/1004
●適合有機栽培的蓬萊米品種問世
: ‘台南19號’。2020/0910
●生物密集農法
bioinstnsive farming。2020/0904
●自然農法包含有機農法?還是反過來?。2020/0826
●生物多樣性公約2021年大會(COP15)與生態農業。2020/0805
●美國企業贊助有機育種。0721
●生態有機農業與永續發展目標(SDGs)
。2020/0712
●菲律賓有機農業修法納入參與式查證系統。2020/0702
●有機驗證2.0版,稱為ROC(再生有機驗證)。2020/0620
●有機雞蛋不是「無塵室」養出來的。2020/0504
●大公司大農場得到再生有機農業驗證(ROC)。2020/0309
●如何國造捲曲滾壓機。2020/0129
●農作物有害生物綜合管理(IPM)的要點。2020/0120
●土壤健康我國要不要跟進。2020/0117
●有機食物市場。2020/0110
●企業支持再生農業與生物多樣性。2020/0101
●美國重量級政治人物推再生有機農業。2019/1220
●按綠色生活地圖找有機農場、市集與綠色餐館。2019/1214
●有機農業回歸本質的三股力量。2019/1128
●建議明年農學團體聯合年會論壇的主題:「生態有機農業」。2019/1126
●有機農產品比慣行的貴,怎麼辦?。2019/1111
●心靈環保農業創生研討會第二天。2019/1027·
●心靈環保農業創生研討會第一天。2019/1026
●有機蘋果好菌較多。2019/1018
●有機農業研究方向的訂定。2019/1012
●農作物土壤導致的疾病,能不能用「土壤移植法」來改善呢。2019/0928
●生態農業的定義。2019/0924
●鄉村是寒暑假兒童可以long
stay的好去處。2019/0914
●再生農業
= 再生有機農業。2019/0913
●消費者力量的展現:
通用磨坊也講再生有機。2019/0902
●生物動力農法與有機農法。2019/0901
●必讀的《糧農生物多樣性全球現狀》。2019/0822
●加州有機農
場分布互動式圖。2019/0821
●去年「未來政策獎」般給錫金「全有機州」。2019/0725
●比利時:2050達有機百分百。2019/0712
●達到有機國家的進程。2019/0620
●食品大廠也開始支持再生有機農業。2019/0603
●有機農業促進法要感謝誰?。2019/0529
●國際再生農業運動的進展。2019/0524
●有機怎會霸凌慣行?。2019/0130
●寮國的「某媠種稻法」。2019/0129
●少講吃什麼救世界,多談食物是怎麼來的。2019/0120
●我國有機耕地面積-2018。2019/0108
●理科太太對有機食物的說法不對。2019/0102
●錯誤的標題:有機耕種更破壞地球。2018/1216
●驗證有機農法需要升級。122/4
●改良農
場雜草相。2018/1215
●輪作可以克服病蟲害與雜草。2018/1214
●再生式農法不用農藥,害蟲反而減少。1204
●生態農業與永續發展目標。1201
●在市民農園嘗試不整地栽培。2018/1128
●食物可以養腸道菌種。2018/1121
●留意兒童健康,改吃有機食物。2018/1114
●蔬活合作社推出綠自助餐好榜樣。2018/1105
●根噬循環:微生物如何有益於植物的生長。2018/0928
●麥其爛有機農場與其經濟成果。2018/0915
●全國農業會議(四)。2018/0909
●有機農法與友善農法一樣,都是通稱。2018/0902
●將生態學引入田間,錢就會跟著掉下來。2018/0822
●國際知名生態有機農業倡議者現身說法。2018/0818
●施用化學肥料會讓益菌無法保護農作物。2018/0802
●生態農業的十大要素。2018/0611
●藉生態農業達到永續發展目標。2018/0528
●急推友善環境耕作,可能會出差錯。2018/0527
●進口有機產品應嚴格把關。2018/0523
●雜草管理技術新知:
氣候與三大方法。2018/0522
●Dr.
Vandana Shiva 拜會陳副總統。2018/0519
●有機農業促進法三讀通過。2018/0508
●我國2017年驗證有機耕作面積。2018/0326
●以有機農業挹注公共財。2018/0316
●農委會搞錯了有機農業的真諦。2017/1125
●2017有機農法創新獎。2017/1111
●菲律賓有機農業都會城市聯盟。2017/1031
●有機驗證的進階版:「再生式有機驗證」(簡稱RO驗證)。2017/0927
●歐盟準備翻修有機規範。 2017/0911
●兩分鐘聽懂《有機與友善》。2017/0902
●農委會補貼獎勵有機與友善農法。2017/0901
●愛荷華州有機農場的google地圖。2017/0825
●論蔡總統表示要推動有機農業。2017/0817
●談「友善環境耕作推廣團體」的審查。2017/0813
●院版有機農業促進法草案三缺。2017/0728
●瞭解生態米背後的意涵。2017/0726
●農委會推展友善環境農耕政策的幾點考慮。2017/0604
●有機驗證規定農藥零檢出非長久之計。2017/0422
●德國環境部推有機素食。2017/0302
●向有機農夫致敬
。2017/0220
●由「農場免費的長工」談有機農業。2017/0208
●台大農藝學生認同有機。2016/1210
●間作降低蟲害。2016/1019
●有機農防蟲妙招,推拉農法(Push-Pull
technology)。2016/0829
●從有機3.0探討我國有機農業的發展與突破(演講投影片)。2016/0827
●有機生態農法如何克服害蟲。2016/0720
●從『千分之四』倡議看《有機農業促進條例
》 2016/0310
●有機農業發展障礙以及對應的策略 2016/0218
●有機農業行動方案(蘇格蘭) 2016/0212
●有機飼養的動物產品比較好
2016/0122
●再生式有機農法的實務。2015/1201
●歐洲力推農業生態學的研究。2015/ 0903
●公部門應支持農業生態學。2015/0902
●歐盟不採有機零農藥汙染規範。2015/0611
●有機雜糧救國論。2015/0422
●有機免耕栽培。2014/1224
●生態農法諮詢公司。2014/1014
●有機較營養又沒農藥。2014/0924
生物多樣性 (回選錄)
●英國成立農作物土壤的微生物群冷凍庫。2023/1108
●蘇格蘭小麥混作試驗成果資料庫。2023/1012
●英國「五月不剪草」運動。2023/0705
●糧食星球獎頒給農業生物多樣性指標團隊。2023/0616
●食物多樣化的傳統知識可以改變現行食農系統。2022/1109
●美國作物多樣性分布圖。2022/0609
●氣候變遷下大自然的解方:多樣性。2022/0420
●草籽球DIY。2021/1009
●混合牧草好處多—英國經驗。2021/1005
●種子上真菌與熱帶雨林多樣性。2018/0804
●土壤生物多樣性的豐歧度。2018/0127
●為何植株衰弱時,蚜蟲就大咬。2018/0116
●蚯蚓:土壤的灌氣師。2017/0820
●外太空的生物與腳底下的微生物。2017/0718
●亞大糧肥中心重視土壤微生物。2017/0414
●土壤生物多樣性及生物間相互關係。2017/0211
●維護重要授粉者的方法。1201
●國際豆類年談糧食多樣性。0912
●蝙蝠可減少蟲害。0527
●很好的傳統知識案例(會流血的茄苳) 0425
●阿凡達是真的(奇妙的菌根菌) 0425
●野蜂是農業之所賴。2015/1231
●增加生物多樣性有效降低害蟲族群。2015/0820
種源保育/育種/品種 (回選錄)
●紀錄片:《歐洲的種子:為小生產者發聲》。2023/1129
●小米類作物散穗高粱的復育。2023/1119
●森林內野採的一些準則。2023/1114
●混合品種好處勝過基改技術。2023/1105
●參與式育種要達到的最高手段。2023/1010
●油芒是「未來超級作物」?
恐怕是言過其實。2023/0911
●台東區農改場在聯合國國際小米年本網登錄了七項活動。2023/0908
●小米從日本回家了。2023/0816
●霧台吉露部落五十年前小米品系重回部落。2023/0802
●文章:
藏種於農:種原保育的民間力量。2023/0726
●你聽過保種行動嗎?(公視Podcast
陳信聰)。2023/0709
●我與植物種源。2023/0701
●巴比倫種子-
-向瓦維洛夫致敬。2023/0614
●60年老種子店可能關門。2023/0608
●紅頭金交蘿蔔與農民保種。2023/0608
●台灣小米元年。2023/0426
●帶小米回部落:
百批小米種原田間展示會。2023/0425
●小米類作物的種類與原住民語。2023/0420
●小米復育的啟發。2023/0419
●旅美學人另一半育出非基改抗蟲番茄品系。2023/0401
●農民保種與氣候變遷:葡萄的案例。2023/0302
●柑橘類植物的全球種原保存(Vavilov在台灣)。2023/0228
●種原採集時品種名稱與特性都需要記載。2023/0107
●種籽方舟的啟動。2022/1217
●喜願種子方舟計畫。2022/1201
●觀賞植物的民間保種。2022/1121
●地方品種名稱也可以研究。2022/1109
●栽培豆類多樣性在墨西哥。2022/1109
●美國的《種子回家了:回歸種子之母》。2022/1007
●歐洲種團體聯合成立『解放多樣性』。2022/0930
●【民視異言堂】小米•回家
15分鐘影片。2022/0724
●替台灣保存小米種子的台灣女婿,Dr.
W.H. Fogg。2022/0701
●烏克蘭種子庫遭俄國催毀。2022/0519
●傳統農法與品種對抗氣候變遷。2022/0517
●倫敦保種組織:倫敦自由種子銀行。2022/0410
●《植物育種家權利解讀》修改。2022/0228
●歐洲保種運動的:「解放多樣性歐洲協合」。2022/0216
●菰米與自然的權利:恩橋三號輸油管。2022/0214
●番茄品種名稱:除了黑柿,還有青柿、黃柿、黑龍?。2022/0212
●米豆固氮能力不因馴化而消退。2022/0207
●美國的參與式育種。2022/0126
●大麥品種‘雪巴利’,農民保種的好案例。2022/0124
●加拿大原住民保種的復興/2023國際
小米年。2022/0120
●農民保種與稻育種:
台中65號為例。2022/0117
●對應氣候變遷的植物育種與有機育種。2022/0116
●歐洲叢生西瓜專利涉違法。2021/1214
●新證據推測玉米的起源。2021/1021
●米管瓜:絲瓜老品種,吃起來比較香。2021/0910
●水稻穗上發芽老問題,論文新發現。2021/0907
●推廣保種的美國主廚Erik
Oberholtzer。2021/0826
●考古種子以及原生種子到底是誰的?。2021/0822
●有機育種產品:
稻米 ‘桃園6號’。2021/0816
●香港大學的分子輔助選種育成耐旱耐鹽大豆品種。2021/0814
●蘇俄學者N.
Vavilov在1929年代來台蒐集種原。2021/0506
●植物育種很重要:
鳳梨戰爭的後續討論。2021/0310
●關於鳳梨品種權。2021/0304
●『全球種子網絡』與農民保種。2021/0118
●族群生物學的有機育種。2021/0117
●Dynaversity
Project (動態多樣性計畫)與農民保種。2021/0116
●如何育成耐旱性農作物品種?。2020/1218
●第三屆全國種子交換活動照片。2020/1206
●農民保種四講影片。2020/1120
●作物精準育種在我國的考慮要旨。2020/1015
●農民保種
:美國柑仔蘋果的故事。2020/0924
●四千歲蜜棗。2020/0908
●歐洲專利局擴大上訴委員會表示傳統育種不得專利。2020/0519
●霧台社一直都在種台灣油芒。2020/0415
●烽火下的抗病育種。2020/0402
●「參與式育種」請勿用錯地方。2020/0318
●原生植物種苗供應體系。2020/0313
●法國熱帶有機香蕉新品種「伴佇肚」。2020/0305
●農民保種:與美術的連接
(文藝復興時代古畫中的水果)。2020/0223
●保種:
公、私部門的結合。2020/0209
●評論植物品種權要基於事實(駁「Lin
bay 好油」)。2019/1218
●農民保種與種子交換的祭典:琉璃
珠玉米。2019/1127
●談原生植物的保種。2019/1108
●民間種原庫:印度生態學博士Debal
Deb的個例。2019/1017
●基因編輯技術背後的專利問題。2019/0817
●觀賞植物的保種工作。2019/0818
●農民保種的重要性由此可見。2019/0728
●印度保種媽媽
Rahibai Soma Popere。2019/0717
●廢種子法•安倍政府挨告違憲。2019/0617。
●綠豆也需要研發。2019/0606
●高產玉米適應環境的韌性較低。2019/0530
●「農民保種」得到聯合國的認證。2019/0122
●全國首次種子交換會成果。2018/1225
●全國農業會議(五)。2018/0910
●從農民保種到公眾科學。2018/0715
●腸道菌叢與演化式植物育種。2018/0619
●多明尼加斷交,談多明尼加水稻之父的業績。2018/0502
●『藏種於農』重要活種預告。2018/0118
●'烏崁'高麗菜:
農民保種的好案例。2018/0109
●北美與南美的wild
rice毋共款。2017/1010
●日本廢止《主要農作物種子法》。2017/0923
●「農業枷格」立法風吹到美國種子產業。2017/0820
●尋找古老品種也需要偵探技巧。2017/0605
●三個可可豆的品種名。2017/0413
●傳統育種育出多年生小麥。2017/0220
●藍紫色馬鈴薯與品種名。2016/1213
●氣候變遷下,作物育種應該有白皮書。2016/1103
●參與式育種。2016/1018
●品種權與農民免責釋疑。2016/1003
●TPP植物智慧財產權規範對農業的影響。2016/0818
●對抗跨國集團壟斷遺傳資源。2016/0531
●香蕉的生物剽竊案例:翡蕉。2016/0526
●到國外不要隨便採集植物
2016/0304
●銀珠香米:
再一個感人的進行式
2016/0223
●瑞岩部落銀珠香米的智財權問題
2016/0219
●瑞岩部落銀珠香米的品種名問題
2016/0218
●植物育種也要講求自由軟體(open
source)
2016/0107
●加州大學進行有機育種。2015/1213
●耐淹水稻並非基改。2015/1103
●育種家與傳統小麥的故事。2015/ 1031
●菲律賓:古傳稻米計畫(Heirloom
Rice Project) 。2015/0507
●熱帶原生蔬菜與極端氣候。2015/0430
●種紅米會不會有混雜的問題?
2015/0327
●美國的種子圖書館。2014/0809
農藥
(回選錄)
●農藥的「膳食風險指數」。2023/1025
●農藥與癌的阿根廷流行病學研究。2023/0408
●新報告《農藥與氣候變遷的惡性循環》。2023/0127
●正視農藥雞尾酒問題。2022/1202
●新報告用圖來說明農藥的世界現狀。2022/1023
●2022年全球農藥地圖。2022/0413
●無人機施用農藥宜開發即時警告系統。2022/0109
●農藥馬拉松可能˙引發慢性腎臟疾病。2022/0107
●殺蟲劑的成本是其效益的兩倍。2021/1203
●農藥管理資訊公開
歐盟應該學加州。2021/1022
●農藥充斥德國空氣。2021/1018
●植物醫師立法溝通座談會。2021/1006
●內分泌干擾物
可稱為 內分泌與神經干擾物。2021/0822
●美國政府終於要禁農藥陶斯松(chlorpyrifos)。2021/0819
●政府農藥審核方式須要改弦易轍,歐美如此,那我國呢?。2021/0812
●農藥產業的深度結構改革。2021/0722
●陶斯松引發兒童腦部受損,農家祭出團訟。2021/0716
●美國緬因州禁用陶斯松農藥
(兼談我國的限用)。2021/0617
●小心!新型態殺蟲農藥的風險。2021/0322
●農藥的「雞尾酒效應」真的有其事。2020/1010
●小心新型的「基因沉默」殺蟲劑。2020/1007
●農藥毒性審查不宜獨信「良好實驗室操作」。2020/0813
●CNN報導農藥與疾病的新研究。2020/0726
●Corteva宣稱停產陶斯松。2020/0208
●美國消費者成功對抗農藥的個例。2020/0130
●從新類尼古丁農藥看跨國農藥公司的能耐。2020/0130
●蟲不見後魚也沒了。2019/1101
●農藥與土壤健康。2019/1031
●美國陶斯松用量互動式地圖。2019/0821
●類似瑞秋•卡森的英勇鬥士。2019/0811
●全球官方管理農藥的漏洞:統計學上的考量。2019/0806
●瑞士農藥問題逐漸浮上政治檯面。2019/0629
●寂靜的秋天,日本少了紅蜻蜓的振翅而飛。2019/0620
●吃有機降體內農藥殘留。2019/0330
●「食力」的報導有玄機(農藥沒那麼危險?)。2019/0326
●懷孕期與嬰兒有必要避免農藥,以保護孩童的腦部。2019/0324
●農藥殘留與腸道菌叢的論文。2019/0321
●日本國會議員斷髮儀式:農藥檢測。2019/0312
●野採植物小心農藥汙染。2019/0309
●有機食物減少身體農藥含量。2019/0215
●嘉磷塞事件與農藥審查方式的改進。2019/0119
●法國如何協助農民不用嘉磷塞。2018/1127
●歐洲議會指出歐盟審核農藥方式缺失。2018/0922
●蔬果農藥殘留與生育力的關係。2018/0720
●廠商左右農藥的安全性研究。2018/0719
●瑞士人熱中禁用農藥。2018/0706
●農藥、食品添加物安全與否,觀念要升級。2018/0609
●法院暫禁加州政府使用農藥。2018/0301
●公投禁農藥:一個成功的案例。2018/0220
●生物性農藥規範與使用的兩點小意見。2018/0214
●農藥/基改風險評估方法怎麼來的。2018/0208
●農藥風險評估方法可能需要更新。2018/0108
●農藥減半是必須做,卻又不容易做到的事。2017/1216
●禽畜生產應該怎樣使用抗生素。2017/1215
●中國要逐步禁用12種高毒性農藥。2017/1208
●我國每公頃農地用藥為美國11倍。2017/1122
●噴農藥傷及鄰田的保險責任:美國新問題 。2017/1022
●殺蟲毒物禁8年
河川中被驗出。2017/0930
●農藥主動監視(Pesticidovigilance)。2017/0924
●農藥用量減半重點在農業典範的轉變。2017/0923
●如何推行減農藥:法國的經驗。
2017/0908
●美國自來水汙染物含量資料庫。2017/0823
●農藥與永續農業。2017/0623
●農藥風險:歐盟的前瞻作法。2017/0609
●立法委員指責農藥政策,歐洲議員亦然。2017/0421
●『農藥殘留容許量』再掀波瀾。2017/0322
●聯合國人權委員會要革農藥的命。2017/0307
●農藥檢驗可靠嗎-談取樣方法。2017/0303
●除果蠅有新招?。2017/0301
●農藥殘留的雞尾酒效應?。2017/0225
●為何應全面禁用類尼古丁農藥。2017/0118
●農藥是比石棉還大的健康醜聞。2016/1224
●美國農產品的農藥殘留檢驗。2016/1201
●農藥總用量20年來沒減少。2016/0827
●環境賀爾蒙:醜聞的秘辛。2016/0609
●《被推到前線的兒童》:農藥與兒童。2016/0513
●禁用農藥法國踏出一大步 2016/0321
●美國民團要求重新檢視陶斯松。2015/1206
●藥多蟲刁,真是至理名言。2015/1112
●如何預防噴農藥汙染糾紛。2014/0424
除草劑 (回選錄)
●嘉磷塞與血癌?2023/1030
●嘉磷塞除草劑與青年人的精神健康障礙有關。2023/1014
●在美國嘉磷塞除草劑威脅到神經系統-來自台灣的研究。2023/0903
●嘉磷塞除草劑與兒童的健康。2023/0827
●歐洲專利局視基因編輯為基改。2023/0826
●非除草劑的雜草管理法。2023/0311
●毒藥商:孟山都如何把有毒農藥銷售到全世界。2022/1221
●除草劑影響土壤生物與整個生態系。2022/1124
●表演喝嘉磷塞除草劑的美國教授再度上檯面。2022/0903
●基改公司為嘉磷塞聘寫手,寫手終究後悔寫懺悔文。2022/0717
●破豆客(podcast)談基因編輯以及嘉磷塞。2022/0619
●美國環保署建議禁用除草劑Diuron(達有龍)。2022/0506
●嘉磷塞官司紀錄片得首映。2022/0503
●嘉磷塞的
迫害官司。2022/0405
●嘉磷塞傷害大鼠精子。2022/0113
●內分泌干擾物
可稱為 內分泌與神經干擾物。2021/0822
●除草劑atrazine草脫淨可能是乳癌風險因子。2021/0801
●留意鷹嘴豆的嘉磷塞殘留。2021/0707
●歐盟審核嘉磷塞所用的評估報告:不及格。2021/0703
●歐洲禁用嘉磷塞呼聲再起。2021/0605
●巴拉刈除草劑在美國引發多起官司。2021/0521
●嘉磷塞影響昆蟲腸道內的共生菌。2021/0514
●嘉磷塞讓鼠類傷肝致癌。2021/0501
●巴拉刈與巴金森氏症。2021/0501
●《孟山都檔案》英文書出版。2021/0303
●腸道菌叢與嘉磷塞。2020/1126
●嘉磷塞的環境賀爾蒙作用。2020/1115
●紅豆固殺草殘留容許值定2ppm太高了。2020/0804
●巴拉刈與巴金森。2020/0722
●林淑芬委員指出紅豆固殺草殘留的關鍵問題。2020/0707
●『給我安心紅豆
~ 拒絕固殺草落葉劑』要參考歐盟。2020/0706
●防檢局的開放固殺草用於紅豆。2020/0604
●泡沫蒸氣除草機。2020/0503
●除草劑嘉磷塞的審核有破口。2020/0213
●美國穀物殘留嘉磷塞的風波未止。2019/1018
●新書《基改之王:孟山都的遺產》揭發嘉磷塞秘辛。2019/0903
●孟山都的大勝利,代價是學術倫理的淪喪。2019/0829
●美國兒童尿液的嘉磷濃度比家長高。2019/0812
●國際醫學組織要嘉磷塞全球下架。2019/0801
●嘉磷塞有害健康的最近科學研究論文。2019/0515
●全球限用禁用嘉磷塞除草劑的現況。2019/0515
●增列雜糧嘉磷塞殘留容許量是「莫須有」的。2019/0515
●仰賴除草劑不是長久之計。2019/0302
●美國科學促進會的出爾反爾
(嘉磷塞毒害的研究)。2019/0212
●嘉磷塞事件與農藥審查方式的改進。2019/0119
●嘉磷塞除草劑禍延鼠孫。2018/0729
●風砂中可能帶有嘉磷塞。2018/0329
●除草劑讓作物更易感病。2017/1213
●鹽巴比嘉磷塞更毒的說法愚蠢與不誠實。2017/1104
●公聽會:非農地禁用除草劑。2017/1030
●為何嘉磷塞無所不在。2017/1017
●除草劑嘉磷塞或許會導致度動物脂肪肝。2017/0111
●低劑量嘉磷塞除草劑會影響基因表現。2016/0522
●歐洲政府也會背離民意:嘉磷塞爭議
2016/0429
●如何檢測嘉磷塞
2016/0423
●麵包中可能含少量
嘉磷塞,要不要關心一下?2015/0905
●嘉磷塞很低劑量下就會改變基因表現。2015/ 0827
●作物採收前不宜用年年春來乾燥植株。2015/0818
●WHO認定:
嘉磷塞可能會讓人類得癌。2015/0321
雜糧
(回選錄)
●文章描寫從小米復耕的歷程體會到部落相關文化,相當生動。2023/0629
●我國原住民族關於小米的傳說。2023/0305
●肯麥(Kernza),人類創造的多年生麥類。2021/1013
●雜糧研討會與雜糧復興的一些紀錄。2019/0601
●《水花園的菜》系列:樹藷。2018/0130
●蕎麥與雜糧復興。2018/0112
●番薯何時再創面積。2017/1218
●發展雜糧的幾點考慮。2017/0721
●蔾粟、藜麥與紅藜。2017/0603
●雜糧復耕需要有健全的種子供應體系。2016/0929
●缺水嚴重下種乾豆是好選擇。2016/0730
●國際豆類年:首推樹豆。2016/ 0303
●國際豆類年的他山之石:
瑞典。2016/ 0225
●國際豆類年:
樹豆麵疙瘩。2016/0223
●NHK英語節目介紹蕎麥麵 。2015/0626
●有機雜糧救國論。2015/0422
一般食農 (回選錄)
●義大利開首例:禁人造肉。2023/1122
●台灣2023國際小米年活動彙整。2023/1120
●不要上吃到飽餐廳。2023/1104
●台灣2023國際小米活動紀錄。2023/1101
●破豆客談小米復育。2023/1025
●農訓雜誌國際小米年特刊。2023/1013
●小米的創新料理。2023/0817
●台灣小米元年。2023/0426
●帶小米回部落:
百批小米種原田間展示會。2023/0425
●小米類作物的種類與原住民語。2023/0420
●小米復育的啟發。2023/0419
●我國原住民族關於小米的傳說。2023/0305
●西非小米類作物。2023/0203
●霧台部落小米品系與生活文化。2023/0202
●台灣2023國際小米年的本網出爐。2023/0201
●奇亞與九層塔。2022/1231
●聯合國指定2023年為國際小米年。2022/1219
●玉米筍的外殼內有文章。2022/1127
●推薦新書推薦《半農理想國》。2022/1123
●系統性農藥有哪些?食農教育需要講授的基本常識。2022/1110
●健康署「豆魚蛋肉類」要不要加入各種豆子。2022/1027
●鷹嘴豆與豌豆的蛋白質含量。2022/1027
●2022永續農林漁牧展。2022/1015
●看紀錄片《稻浪上的夢想家》的感想與回想。2022/1001
●夜溫上升對農業的影響。2022/0917
●太平洋麵包樹有機會成為我們的重要食物?。2022/0915
●稻米與小米的歷史:
植物園文化。2022/0819
●一桿哥古早養鴨術。2022/0729
●酪梨鮮蝦沙拉。2022/0720
●我國雜糧進口的一些數據(2020)。2022/0628
●蜻蜓石民宿的黑水虻自動生產機器。2022/0612
●從「食農教育法」到「淨零排放」。2022/0602
●聽過「維他命G」嗎?。2022/0508
●玉米糖膠會影響到腸道菌叢。2022/0409
●台北玫瑰園內的回教式庭園。2022/0312
●紅藜不能代表台灣藜!。2022/0301
●玉米的英文是corn或是maize。2022/0227
●飼料玉米種植的沉浮。2022/0225
●FAO:
供糧農生產的全球水土資源狀況。2022/0223
●玉米做為乙醇生質能源,是減少碳排,或者增加?。2022/0217
●蔬菜型樹豆。2022/0129
●田籬植物:
椬梧(台語又稱為柿糊)。2022/0127
●Veganuary
與 Regenuary (全素或再生?)。2022/0115
●食品添加劑CMC(羧甲基纖維素)有害腸道菌叢。2022/0108
●Weed是雜草,還是莠草?。2022/0106
●『混農林業』與『混林農業』。2022/0105
●對農業淨零排放策略的意見。2022/1228
●新書:食物的歷史,從永續到自殺。2021/1128
●不談農民的農業:AIM4C。2021/1107
●地中海飲食需注意農藥殘留。2021/1107
●坡地農業宜推等高線種綠籬。2021/0912
●觀賞園藝與景觀化:成長中的綠色經濟。2021/0911
●《全球土壤再碳化–管理措施推薦技術手冊》。2021/0910
●農業地景多樣性有助農業生產。2021/0909
●「人民的糧食高峰會」將於10月16日視訊會議。2021/0901
●估算糧農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的新方式。2021/0817
●增進腸道菌叢的健康八招。2021/0810
●加州杏樹果園因乾旱連根拔起。2021/0810
●蔬菜硝酸鹽含量與血壓、心血管疾病。2021/0804
●小農加工百寶箱五集。2021/0801
●乾旱下化肥讓農作物更低產。2021/0728
●挺大企業的比爾蓋茲在非洲失敗了。2021/0725
●野蠻遠盲蚯(Amynthas
agrestis)是入侵種。2021/0713
●向日葵晚上會「睡覺」?。2021/0710
●單一化種植不如多樣化種植。2021/0702
●坡地農業的改變關鍵:印加豆樹。2021/0630
●大小麥與黑小麥。2021/0615
●聯合國「2021年糧食系統高峰會」有隱憂。2021/0605
●超加工食品、專利、單一作物。2021/0528
●疫情居家最簡單的早餐準備法。2021/0527
●全球為時最久的農業試驗到現今還沒結束。2021/0509
●種農作物可以賣碳權嗎?。2021/0513
●歐盟農業創新夥伴致力生產力與永續性。2021/0508
●千刀萬剮下的蟲蟲末日:農業前景堪慮。2021/0507
●趨合農業(Syntropic
Agriculture)。2021/0505
●雜草定義及其研究。2021/0428
●歐盟農業研究決策的形成。2021/0427
●歐盟農業知識與創新系統,AKIS。2021/0427
●歐盟FaST農業數位軟體Farm
Sustainability Tool。2021/0426
●從活土試驗區與活土領航區看
歐盟農業研究的新思維。2021/0425
●龍舌蘭作為飼料可以幫忙降低氣溫。2021/0411
●如何協助農家訂下作物生產決策?。2021/0330
●甜菜根汁與降血壓。2021/0320
●好處多多的樹薯。2020/1224
●產地證明標章。2020/1211
●甘藷作為飼料,終究不會被忘掉。2020/1203
●農夫韌性的挑戰。2020/1022
●世界糧食計劃署獲今年諾貝爾和平獎。2020/1009
●糧食自給率如何有效提高。2020/1007
●竹湖山居的農林間作:從里山到里海。2020/1004
●韌性農業的內涵。2020/0930
●古時取黃麻經皮纖維的回憶。2020/0908
●氣候智慧型農業的背後。2020/0826
●原住民的知識與全球糧食系統。2020/0814
●非洲綠色革命聯盟(AGRA)目標未能達成。2020/0804
●豬保險業務的過去。2020/0720
●居家工作立法與農村再生、地方創生?。2020/0718
●武漢肺炎與糧食供應:
新加坡。2020/0713
●墨西哥浮耕農法chinampas再度興盛。2020/0628
●太陽能板的農地雙目標設置。2020/0614
●歐盟新農業政策要重建人類活動與自然間的平衡。2020/0524
●農業推廣何時才能做到「同儕共學」。2020/0502
●米名稱建議(恢復蓬萊米、在來米的用詞)。2020/0422
●糧食危機宜提早因應。2020/0417
●《未來存活之道:引領年輕人進入農業》。2020/0403
●武漢肺炎與農民市集(夏威夷)。2020/0321
●武漢肺炎肆虐,農夫市集遭殃:
有對策。2020/0318
●游擊式園藝所丟的種子炸彈。2020/0313
●跨國企業的反撲:對抗糧食自主權、生態農業。2020/0213
●工業用大麻。2020/0105
●聖誕紅前史。2019/1211
●昆蟲減少的主要因素。2019/1203
●雜草早苗蓼也可以成為花海。2019/1130
●高粱粒數增加不表示產量增加。2019/1113
●珍珠粟。2019/1003
●樹番茄。2019/0930
●台灣油芒:面對氣候變遷,台灣可以有重要的貢獻。2019/0920
●珍貴的台灣原生農作物
: 台灣香檬。2019/0917
●近代蔬菜礦物質含
量少很多。2019/0827
●觀賞禾草。2019/0727
●植物根部缺水與土壤微生物。2019/0713
●魯凱族巴清雄博士論文部落發表會。2019/0629
●丹麥合作社締造養豬王國對我國的啟示。2019/0624
●小麥演化簡圖。2019/0525
●鳳梨草莓
Pineberry。2019/0511
●野生咖啡出現危機。2019/0118
●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有何差別?。2019/0113
●種雜糧絕非農藝園藝之爭(與鬼王談糧食自給率之
二)。0422
●糧食自給率不重要?錯了(與鬼王談糧食自給率之一)。2019/0328
●不一樣的民宿:記「竹湖山居」。2019/0228
●高麗菜價格低落,問題在哪裡。2018/1127
●介紹農民田間學校(FFS)。2018/1107
●全國農業會議(二)。2018/0909
●全國農業會議(一)。2018/0908
●食物券與農夫市集。2018/0820
●瓜地馬拉農村再生:對我們的啟發。2018/0704
●「台灣製造」與「台灣原產」。2018/0120
●印度德里烟霾的農業政治經濟學。2018/0101
●雜草管理的兩個基礎研究(日治時期)。2017/1229
●糧食可持續性指標
法國再度奪冠。2017/1209
●低糧食自給率是顆不定時炸彈。2017/1113
●農業的研究不能完全考慮商業模式。2017/1028
●蔡總統,20萬甲農地萬不可放棄!。2017/1023
●哪種農業職業災害最不被重視。2017/0731
●誰擁有農業大數據? 2017/0718
●農村能否再生的關鍵:「三加一」的鄉村產業。2017/0528
●綠色措施與環境補貼不同。2017/0510
●食物汙染與農民。2017/0505
●農業生產的環境補貼即將展開
。2017/0322
●我國參加全球暖化下番茄生產的研究。2017/0319
●越來越多年輕人有志農業。2017/0317
●Formosa
Amber Tea 。2017/0312
●吃飯種田抗暖化。2017/0222
●如何用積熱來預測作物採收期。2017/0210
●參與式研究的重要。2016/1102
●稻麥輪流接替間作的免耕栽培法在中國。2016/0622
●農業如何因應氣候變遷?
以耐乾旱為例。2016/0526
●農業研究要與農民共同參與 2016/0204
●農地如何種好種滿? 2015/1221
●食安問題解決的兩個重點。2015/1202
●加料的米飯,要怪誰?(食物/糧食自主權) 。2015/
1001
●「氣候智慧型農業」口號的陷阱 。2015/0929
●為何『士工商』也需要反對農舍亂蓋? 2015/ 0908
●歐洲為何禁美國蘋果?
2015/0702
●作物耐旱良方。2014/1124
●農業入憲。2014/1107
●專業區飼養業?
2014/1031
基因改造 (回選錄)
●基編基改昆蟲用來除害蟲?專家敦促小心。2023/1111
●混合品種好處勝過基改技術。2023/1105
●基因編輯是禽流感的解方,或者是惡夢的開端?2023/1021
●蘋果抗病育種,傳統完勝基改。2023/1001
●試驗為何錯誤地指出基改作物可增產?。2023/0923
●含豬肉蛋白質的基改大豆是葷豆。2023/0921
●歐洲合作社聯盟反對基因編輯鬆綁。2023/0916
●農業新威脅:基改土壤微生物。2023/0902
●為何政府不宜花錢做基因編輯?。2023/0902
●GMO面面觀二十年。2023/0829
●歐洲專利局視基因編輯為基改。2023/0826
●科學媒體與(基改)科學新聞。2023/0707
●菲律賓農民可能不會種基改黃金米。2023/0617
●公民「參與式焦點小組」討論基因編輯農業技術。2023/0422
●基改果蠅可能用來製造人造假肉。2023/0115
●新基改作物無法追溯危害小農與小種子公司。2023/0115
●印度政府粗暴推基改油菜。2023/0107
●小麥育種捨基改,往雜交育種前進?。2022/1225
●基因編輯產品的檢測有新進展。2022/1225
●基因編輯農作物上市只剩一款。2022/1218
●印度百位醫學博士要求禁種基改油菜籽。2022/1211
●傳統育種再勝基因改造。2022/1208
●基改電子書GMO
Myths and Facts下載。2022/1202
●基改紫番茄可能具有健康風險。2022/1112
●基編基改公司以專利控制研發。2022/1023
●基因編輯食品的第一個泡沫破掉了。2022/1010
●紫番茄,傳統育種vs基因編輯。2022/0913
●基因編輯不應稱為精準育種。2022/0911
●基因編輯不應稱為精準育種。2022/0911
●女博士生戳破基改科學的新膨風氣球。2022/0821
●基改公司聘寫手,寫手終究後悔寫懺悔文。2022/0717
●基因改造科技與食農系統
演講錄影片。2022/0622
●「為何基因編輯仍然是基因改造?」八分鐘短片。2022/0621
●破豆客(podcast)談基因編輯以及嘉磷塞。2022/0619
●小心!基編基改河豚已在日本上市。2022/0521
●基改種子裹藥拜耳干預學術研究。2022/0519
●基編基改蘑菇含外源基因。2022/0410
●基因編輯做耐熱乳牛,真是多此一舉。2022/0327
●基因編輯技術專利的隱憂。2022/0219
●阿根廷基改小麥的產量低落。2022/0204
●非基改玉米的進口。2022/0129
●基因編輯不同於自然變異。2022/0123
●非基改大豆的進口。2022/0121
●向基改風險先驅的溥之泰博士致敬2021/1226
●用基改細菌製造食品可能有健康風險。2021/1127
●基因編輯可能導致整條染色體消失。2021/1121
●馬鈴薯傳統與參與式抗病育種比基改好。2021/1031
●傳統育種表列:
勝過基改基編科技。2021/1029
●非洲推基改作物失敗的深層原因。2021/1017
●瑞士禁種基因編輯作物。2021/1014
●基改樣板:木瓜。2021/1002
●基因編輯嘉鱲(真鯛)在日本即將上市。2021/0925
●基因編輯會導致染色體碎裂。2021/0923
●《基改解讀:基因改造、基因轉殖、基因編輯》電子版。2021/0922
●沒受到規範的各類基改食品。2021/0911
●基編基改食品為何需要審核與標示。/2021/0830
●基因編輯食品的管理不宜有漏洞。2021/0821
●『孟山都學』又有新書。2021/0731
●審判孟山都六大罪狀有影片。2021/0728
●菲律賓核准種植基改黃金米。2021/0724
●「學習愛基改」?真好笑!。2021/0722
●用基改促進光合作用,產量未見提高。2021/0627
●武肺病毒的實驗室來源說並非陰謀論。2021/0626
●超加工食品、專利、單一作物。2021/0528
●外國勢力業配文推基因編輯。2021/0329
●英國政府吹噓基因編輯被吐槽。2021/0227
●日本消費者連盟的抗議基因編輯番茄上市。2021/0210
●基改作物與武肺疫苗?。2021/0206
●歐洲人反對基因偏向技術。2021/0131
●學者對英國政府偏袒基編基改的諍言。2021/0130
●殺蟲基改作物在十年內玩完?。2020/1030
●對抗孟山都的小蝦米辭世。2020/1019
●作物精準育種在我國的考慮要旨。2020/1015
●基改2.0|基因編輯還是基因改造。2020/1010
●小心新型的「基因沉默」殺蟲劑。2020/1007
●基編學者違反學術倫理。2020/0921
●誰說基因編輯生物檢測不出來的?。2020/0912
●認識基因編輯。2020/0908
●武漢肺炎再掀基改黃金米的廣告。2020/0809
●《基因編輯在糧食與農耕:風險與意料外後果》。2020/0709
●基改稻米抗高血壓?多此一舉。2020/0629
●基因編輯是否為基因改造,英國想走偏門。2020/0530
●政府可能要考慮對進口大豆檢測Isoxaflutole含量。2020/0405
●剪刀變菜刀:基因編輯技術再度出現問題。2020/0402
●長出兩排睫毛:基編基改無角牛的第二個意外。2020/0322
●談菲律賓的核准基改黃金米。2019/1221
●基編基改產品的檢測。2019/1110
●環境的遺傳工程。2019/1103
●基編基改鼠帶有牛的基因。2019/0926
●國際生命科學會:
與基改、食品企業的關係。2019/0918
●《番茄一號》作者談基編基改。2019/0915
●《基改之王:孟山都的遺產》導讀。2019/0910
●新書《基改之王:孟山都的遺產》揭發嘉磷塞秘辛。2019/0903
●基因編輯技術背後的專利問題。2019/0817
●美國如何遊說歐盟不要管基因編輯。2019/0728
●「用」基改微生物做出來的產品就絕對安全嗎。2019/0721
●對基因編輯宜採取「中道」的立場。2019/0711
●前007探員布洛斯南再度出手打擊惡企業。2019/0628
●「反科學」也可能是「假新聞」(基改科技) 。2019/0525
●基改假消息的典型作法。2019/0509
●基因編輯視同基因改造影片解說。2019/0319
●基改耐旱玉米不耐旱。2019/0307
●基改成分miRNA可能為身體吸收而影響基因表現。2019/0120
●台語演講
: 基改孟山都的真面目(Youtube)。2019/0118
●基改改造食品消費者調查結果。2018/1228
●印度綠色革命之父認為基改作物不永續不安全。2018/1202
●基因偏向與魔法師的學徒。2018/1126
●「終結者基因」改頭換面,化身「滅種者基因」。2018/1117
●反駁作物永續發展協會對基改的說詞。2018/1116
●潘朵拉的馬鈴薯:最糟糕的基改作物。2018/1009
●歐洲議會裁定基因編輯視為基因改造。2018/0922
●當科學碰到商業:談《科學的種子》這本書。2018/0901
●食藥署擬限縮非基改標示妨礙消費者知情權。2018/0722
●基因編輯與傳統育種有重大差異。2018/0712
●國產飼料玉米混到基改的可能原因。2018/0524
●基改黃花蒿問世。2018/0519
●基因編輯使用CRISPR-Cas9可能反而造出新病毒。2018/0509
●基改企業打擊資訊公開。2018/0228
●農藥/基改風險評估方法怎麼來的。2018/0208
●去年的基改玉米進口數據。2018/0204
●去年的基改黃豆進口數據。2018/0204
●「學術界尚無共識」的意義。2017/1218
●基改蛋白質在胃中不見得會被分解。2017/1203
●農業紀錄片《Island
Earth》(暫譯:
島嶼斯土)。2017/1029
●基改科技是化約論的極致。2017/1010
●新書:
《粉飾太平:
除草劑、癌症與科學腐敗的故事》。2017/1001
●擬開禁除草劑嘉磷塞,法國環境部長直接面對憤怒的農民。2017/0927
●歐盟的農藥展延審查涉嫌抄襲孟山都。2017/0920
●RNA干擾技術與新基改玉米的風險。2017/0717
●基改企業藉紀錄片漂綠。2017/0627
●深度理解我國的基改木瓜。2017/0620
●深度理解美國的基改馬鈴薯。2017/0619
●基因編輯導致數百個意外突變。2017/0604
●農藥/基改公司如何影響科學研究。2017/0103
●基改科技的學術倫理、利益衝突等課題。2016/1231
●談:
消基會「基改」記者會。2016/1009
●「基改種子落地生根」的雙關意涵。2016/1005
●不是諾貝爾得主說的算。2016/0906
●康乃爾大學校園內的叛逆小子。2016/0806
●大鼠吃基改長腫瘤論文被撤消的不堪內幕。2016/0721
●百位諾貝爾得獎主替黃金米背書事件的三檢討:其一、其二、其三。2016/0710
●進口基改黃豆自生在高雄與台南。2016/0619
●美國科學院NAS的基改作物報告有瑕疵:之一、之二 、之三。2016/0529
●近代科技與產業結合的醜聞。2016/0507
●「孟山都保護條款」與「孟山都促銷條款」 2016/0428
●用基改技術來研發觀賞植物? 2016/0311
●中國併購先正達的意義 2016/0225
●OMG,有機小麥是GMO(基因改造)? 2015/1220
●美國FDA對基改食品審核基準是違法的! 2015/1031
●反基改不是反科學。2015/1027
●紐約時報揭發基改公司如何使用學者 2015/1004
●從名畫「晚禱」談基改馬鈴薯。2015/0906
●基改食品的毒蛋白與除草劑殘留。2015/ 0902
●傳統育種成就輝煌,怎麼是基因改造可比的? 2015/0823
●蘇格蘭禁種基改作物有好理由。2015/0810
●基因偏向(Gene
Drive
偏基因)的基改技術有生態疑慮。2015/0807
●基因重組的細菌就是基改菌。2015/0725
●基改與非基改並非實質等同。2015/0719
●基改科技用於農業才是反科學。2015/0712
●教宗反基改作物。2015/0619
●番薯是天然的基改生物?! 2015/0515
● 又有基改風險學者遭迫害。2015/0510
●美國種基改增加農藥使用。2015/0404
●孟山都的反撲。2015/0327
●基改比有機對環境更好? 2015/0118
學術倫理 (回選錄)
●科學媒體與科學新聞。2023/0707
●「科學獨立與公共政策的衝突」研討會。2023/0604
●環境賀爾蒙與學術醜聞。2020/0628
●「科學」兩字,誰說的算?。2018/0928
●號稱獨立的NPO,被踢爆間接拿企業的錢。2018/0602
●基改企業打擊資訊公開。2018/0228
●財團介入學術圈的殷鑒:英國倫敦皇家學會。2018/0223
●「決議不立案調查」vs
「立案調查後決議」。2018/0222
●誠實科學家的典範—再談抄襲。2018/0131
●談抄襲。2018/0129
●英國兩位科學家的臉譜。2017/1125
●美國國家科學院可望加強利益迴避。2017/0430
●學術倫理、利益衝突等課題。2016/1231
●基改公司如何用錢讓教授辦事。2015/1004
其他
(回選錄)
●許文龍先生與台大農藝系。2023/1119
●煙火違背淨零生活。2023/0928
●再生7-P。2023/0925
●「麥香思想起」畫展。2023/0603
●英國行紀錄(2023-05)。2023/0527
●植物園溫室中的演唱。2023/0310
●我國原住民族關於小米的傳說。2023/0305
●懷念何以凉先生。2023/0217
●種子的蜂類傳播:蜜蜂類傳播、胡蜂類傳播。2022/1113
●囊稃竹。2022/0917
●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愛花。2022/0910
●國王歌手(The
King's Singers)來我國表演的逸事。2022/0901
●台語課程「植物與文明」的回憶。2022/0826
●舉辦課程活動的好方式可以仿效。2022/0821
●三角葉西番蓮的卷鬚發展。0809
●英國景觀庭園Stourhead
Gardens。2022/0715
●宿舍時期的陽台花園。2022/0627
●天生麗質的原生花:巴陵石竹。2022/0616
●德國蟑螂抗藥性很高。2022/0424
●英式花園在台灣:
彰化田尾的香久園。2022/0320
●紅樹林植物好處多多。2021/0831
●印度米藝術。2021/0824
●兩姊妹三隻狗:
讓森林浴火重生。2021/0728
●可用植物全球資料庫。2021/0720
●阿姆斯特丹的甜甜圈新風貌。2021/0627
●給孤挺花改個名字吧。2021/0407
●瑞士琉森之旅的回憶。2021/0227
●新興零嘴:
竹鈴薯。2021/0219
●冬日最後的無花果
(無花果與大豆) 。2021/0209
●崑濱伯在台大。2020/1025
●國際氣候變遷組織350.org的「公正復原」5大原則。2020/0507
●泡沫蒸氣除草機。2020/0503
●民族藥學有助研發新抗生素。2019/1228
●2019亞太地區原住民大地母親研討會。2019/1013
●研究完成後能不能公開發表。2019/1006
●蒲公英種實是怎樣飛的?。2018/1019
●稻榖採收前後發芽,怎麼辦。2018/1127
●當科學碰到商業:談《科學的種子》這本書。2018/0901
●五百年前開始了人類最最黑暗的一頁。2018/0820
●日本的中尊寺蓮。2018/0702
●風滾草散播種子的精采影片。2018/0504
●鋸葉米老鼠開花到結果。2018/0423
●談野花草皮。2018/0323
●誰把非洲稻帶到美洲的?。2018/0319
●響尾蛇也會傳播種子。2018/0209
●哲學思辨論信心。2017/1020
●母體發芽與V生植物。2017/0804
●從錯誤標題「紅豆不是豆」談歸類的過度推演。2017/0723
●哲學家談農業,準嗎?
2017/0712
●種子也有腦?。2017/0611
●抓耳蟲的秘訣。2017/0604
●要種一兆顆樹的年輕人。2017/0309
●反映蜜蜂生命力的鋁管蜂巢。2017/0807
●獻給全國的畢業生(台大農藝畢業典禮致詞)。2017/0605
●空投
"種子炸彈" 2017/0414
●中國蜂蜜含抗生素重金屬
2017/0330
●2月17日公開演講「科普種子學--從會走路的椰子到被絕育的基改豆」
2017/0115
●Pomato
= potato + tomato 2017/0110
●種子學專書終於出爐。2015/1204
●腸道的菌相與健康。2015/1114
●從反式脂肪談預警原則。2015/ 0908
●新纖維植物百鈴花。2015/0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