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大農藝系種子研究室網站 |
|
(1937-1938) 台灣雜草種子型態-網路版
印刷版:郭華仁、江敏、應紹舜
1997
三宅勉、是石鞏「臺灣雜草種子型態查」修訂。雜草學會會刊18,
60-98.
使用說明:
前言 原著分為十一段,即 (1)緒論、(2)種子、(3)種子各部的名稱、(4)種子的識別標準、(5)調查資料、(6)資料植物屬別分類表、(7)種子型態檢索表、(8)雜草型態、(9)主要參考文獻、(10)索引,以及(11)圖版及說明等。為了節省篇幅,緒論以及調查資料予以省略;調查資料包括各類種子的採集地,大都在目前的台北市,少數則由淡水、新店採集。其餘段落則重新編排,分成「種子型態的檢索」、「雜草種子型態」、「雜草學名檢索」,以及「雜草種實圖鑑與說明」。原著中植物的拉丁學名若已改變,則改為現行的學名以利使用。在「種子型態的檢索」中,首先將型態的名詞給於定義,然後附上檢索表。在「雜草種子型態」中,則按照原文所採用分類系統的科別來排列,各科內的屬分別依屬名的第一字母排列。每個種除了種子型態的描述,也附上學名的命名者資料,漢文名稱,以及種子版圖所在。為了方便查詢,每種植物依序給一編號,附在學名的前面;此編號在各段內都是一致的。在「雜草學名檢索」中,則將所有種合併,依屬名的第一字母排列。圖鑑的說明也附上學名以及其編號,可以很快地由「雜草種子型態」查詢其漢文名。註 : 種子形狀圖示如下
1.種子的型態 種子分為頭部與基部。在本調查中,藉由外部觀察,將種子受精時存在的柱頭狀痕跡的部份,或一般稜線集合而構成的尖形部份視為頭部;反之,稜線不清楚,肥大而圓的部份則視為基部。 2.背面與腹面 由於植物的不同,種子的背面與腹面也有難以完全判定者。在本調查中,將面向植物體的中軸的部份視為腹面,而將與此相反的部份視為背面;同時,由於臍存在於種子的腹面者較多,因此常可由臍的位置加以識別。 3.種子的形態分類 在本調查中,為了方便各種種子的分類,在種子的外部形態中大致分成(壹)種子的表面為平滑者,(貳)種子的表面不平滑者;並且依其形狀,再將各項分類成A豐圓者,B扁平者,C截段形者,D具有3稜以上者四項。 豐圓與扁平者有時難以區別,在本調查中,是以種子的寬厚的比大於3:2者視為豐圓者,而小於3:2者視為扁平;然後再根據形狀細分為球形或圓形至線形之間,再以大小、色澤予以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