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油乾豆類與永續健康飲食:(一)概說
豆類是重要的蛋白質來源。菽豆在英文中有三個字,legumes,pulses,與beans。根據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網站,legume (豆科植物)指所有屬於豆科家族的植物,包括它的葉、莖與豆莢等整株植物。Pulse (豆類穀物) 則專指豆科植物中可食用的乾燥種子。bean (各類豆子)只是豆類穀物的一些類型。https://nutritionsource.hsph.harvard.edu/legumes-pulses/

圖1,各類低油食用乾豆。
低油乾豆類(Pulses)
不過在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農產品的定義與歸類中,pulses有較嚴格的定義:Pulses指的是以乾燥種子收穫的食用/飼用豆類作物(圖1),但以下三類除外:
1. 屬於蔬菜作物vegetable crops的青收食用豆類如青豌豆、青豆;
2. 屬於油料作物oil crops,如大豆、落花生;
3. 屬於牧草forage crops或綠肥作物,如苜蓿、三葉草。https://openknowledge.fao.org/server/api/core/bitstreams/133abe54-26f6-48a5-afeb-e512bcc37ebb/content
因此Pulses可譯成低油乾豆類(作物),若專用於食物,則也可稱為低油食用乾豆類(作物)。
具體而言,Pulses可分為11類(表1),其中第8類羽扇豆(Lupins)雖可做飼料或綠肥,但歐洲長期有將其乾粒收穫、脫毒後用作人類食用或動物濃縮飼料的傳統,因此也列入低油乾豆類中。同樣的第10類苕子(Vetches)被列為低油乾豆類,是因為在部分地區會收乾粒作飼料或種子;而苜蓿與三葉草完全不收乾粒,只收青葉,因此屬飼料作物而不納入乾豆類。
那些同時存在鮮食型與乾粒型的豆科作物如乾豆、豇豆、豌豆、蠶豆等,後面會標上dry,以資與鮮採種子者(視為蔬菜)區別。像鷹嘴豆、扁豆等等在慣例上作乾豆用途,無需特別說明。
第1類涵蓋菜豆屬(Phaseolus)如敏豆、皇帝豆等,以及亞洲豇豆屬(Vigna)如綠豆(V. radiata)、紅豆(V. angularis)、米豆(V. umbellata)、吉豆(V. aconitifolia)等。非洲豇豆屬如豇豆(V. unguiculata)、非洲土豆(V. subterranea)則分居第4與第8項。
表1,FAO農產品定義與歸類中,低油乾豆類計11項。

那麼,各類低油乾豆類的全世界生產狀況為何?由FAO數據庫中,可以列出2023年各類乾豆總生產量比較高的國家(表2)。表3則是出口量比較高的國家,由於作物跨年收穫、庫存外銷、貿易報關口徑等因素,有時出口量反而大於總生產量。
表2,低油乾豆類種子在各國的總生產量(噸,2023年FAO數據庫)

表3,低油乾豆類種子在各國的出口量(噸,2023年FAO數據庫)

另見:
全文見:低油乾豆類與永續健康飲食:(二)歐盟的豆類復興。觀點種子網20251021。
https://seed.agron.ntu.edu.tw/publication/article20251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