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種子研究室網站 ,台大農藝系
Former website (1997-2015) of the Seed Laborator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ess to Enter English Pages
本網站站內搜尋觀點種子網   

種子學(種子科學、種子技術、種子生理學)  種子文學、種子音樂、種子圖畫、種子寫真、植物圖畫、花卉郵票、花園景觀、台灣田莊  作物生產概論、個別作物學  農業倫理、糧食與農業相關議題 

植物與口:

a29.gif (493 bytes) a32.gif (736 bytes) a31.gif (375 bytes) a30.gif (789 bytes) a34.gif (723 bytes)

    

甘蔗

蔗糖簡史

印度人發明蔗糖結晶的方法,甘蔗屬名Saccharum 就是來自梵語的"Sharkara"

西印度群島的糖業與奴隸

(主要編自:Hobhouse, 1992)

奴隸

狩獵採集社會絕少存在奴隸,市場經濟農業興起後,由於少數地主擁有廣大農地,使得農奴隸是一個人的身體自由與權利全為他人所擁有,因之擁有者得以藉著該權力實施任何手段來驅使該人做任何事情,而這種對待的方式因程度而有不等,古希臘羅馬時代,奴隸可以接受教育累積私人財富,甚至於贖身,而最殘酷的,可算德國納粹之對待猶太奴隸。

農奴與奴隸略有不同,奴隸是主人的財產,主人供給衣、食,只為了搾取勞力,農奴則由自身的工作得到衣食。

奴隸的來源包括:被迫、被逮捕,因各種冒犯而被懲,因久債被賣身,或被父母、監護人賣身或生為奴隸家庭等,契約奴工則是另一類型,其特點是身不由己的時間是固定的,其起源則或是自願簽約獲得傭金或者因外力的介入,如欠債等。

奴隸由來已久,羅馬時代後期,奴隸人權幾乎已毫無可言,基督教興起之初,雖然信仰者以窮人與奴隸為主,等到該教地位穩固後,卻也對於奴隸採取較為矛盾的態度,這是因為斯時文明人需要奴隸來執行卑微的日常工作,不過在羅馬帝國瓦解,封建制度興起後,貴族發現僕役的工作效率遠比奴隸好,而一般人也希望有武力的貴族給予保護,地主的農地也不再由農奴來耕種而是佃農。

然而在1000年以非洲,仍然存在奴隸,而且是由阿位伯人來進行奴隸的買賣,不夠數量不多。

 

    糖

在1800年代初期,英國出品的裝糖磁器,有如下的廣告詞:「東印度出產的糖不是隸種出來的」,其下進一步指出,一個家庭每週消費5磅糖,假如他們用的是東印度的糖,而不用西印度的,那麼21個月就可以抵上一個奴隸的生命。450磅或不到半ton的糖抵得上一個奴隸的生命,可說是18世紀中美洲西印度群島上所發生的慘絕人寰的事件,糖業生產為何會演變成這樣的不具人性,也是一直未能為人充分瞭解的事件。

在1690-1790的一百年當中,歐洲共進口了12,000,000噸的糖,這些糖是由12,000,000條黑人的生命換來的,現今歐洲每年就要進口12,000,000噸的糖卻不用半個奴隸。

甘蔗原產大洋洲,後來傳到印度與中國,在1000BC就已經食用,在約700BC印度開始由甘蔗提煉蔗糖,此技術後來傳到中國,甘蔗採收後去掉葉片,然後用石磨將蔗莖碾出蔗汁,蔗汁經煮後較輕的部份結成黃色糖,在近代黃色糖再溶解後,再結晶成白糖,這個過程在古代是相當辛苦的,溫度高達60度濕度也很高。

傳說在325BC亞歷山大大帝曾在印度看過甘蔗,不過一般認為歐洲在中古世紀時才首次在地中海地區看到甘蔗的栽培。

西方早期未有糖,甜份的來源皆自蜂蜜,埃及在555BC就有蜂蜜的記錄,舊約中也充分地記載巴比倫的使用蜂蜜。在埃及蜂蜜用來做為延長壽命,以及春葯,中東及印度各古文明皆以之為各式祭典所用,摩西則禁止在祭典中使用蜂蜜,因為在埃及,用蜂蜜來釀酒。不過早期基督教則在A.D.600年之前仍用蜂密來進行洗禮,而蜜蜂則被視為童貞的美德,因而在以前天主教堂必須用(蜂)蠟燭,而且是來自”處女”蜂(新成立的蜂巢)(充滿牛乳與蜂蜜之地)。

15世紀初,在歐洲地在蔗糖開始取代蜂蜜。

在阿拉伯穆罕莫德禁酒,因此,用蜂蜜水來做為飲料,AD632年穆罕莫德過世後,由波斯將甘蔗與蔗糖的製造方方法傳入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塞浦魯斯、克里特、西西里島、北非以及西班牙南部等地中海地區,1300年西班牙開始大量種甘蔗,而威尼斯攻下早已遍植甘蔗的塞浦魯斯,以後,歐洲的蔗糖貿易就落入威尼斯商人手中。1319年蔗糖登陸英國、1374年丹麥、1390瑞典,此時糖用來做為葯材的添加物,由於價格昂貴尚不足以成為日常消費品,但此後,蔗糖因生產增加,因此價格逐漸下降。

西元

蔗糖(%)

蜂蜜(%)

1350-1400

35

3.3

1400-1450

24.5

2.05

1450-1500

19

1.5

1500-1550

8.9

1.2

(10磅價格/1ounce黃金)

到了1530年以後,西班牙人開始在中美洲加勒比海小島種植甘蔗,1650之後,幾個小島的蔗糖產量已經是歐洲主要的糖供應地,此時糖貿易也由威尼斯商人的手中轉到荷蘭人,有如香料貿易一般,也就是說,歐洲的重心由地中海轉到大西洋,而加勒比海幾個小島到了1800年卻供應了80%的蔗糖,也佔用了當時80%的奴工來生產甘蔗。

15世紀,葡萄牙海上勢力興起,亨利王子(1410)興建第一所航海學校,1420後開始了海外探險,發現了世界上大多數的地方,其後西班牙人又跟進。

亨利王子在1425年,於葡國大西洋西南方的Madeira島開始種植甘蔗,此時用的是國人的約僱勞工。

    

       西印度群島

西班牙人發現新大陸後,到了1530年,歐洲人將馬、機械與奴隸用船載到西印度群島,開始種植甘蔗,歐洲人遠到加勒比海種植甘蔗(4000海哩外需三個月海上交通),除了因為蔗糖有消費量日漸增加外,主要的原因是這裡是處女地,土地相當肥沃之故。

亨利王子派船前往西非,1443年返國之際,擄獲一船的船員,這些船員是阿拉伯人與非洲黑人的混血,這些人宣稱他們不合適做奴隸反而說非洲黑人才合適,而且他們願意去捉黑人來抵沖,因此,這些黑人被稱為是Ham的後代,依創世紀9.25-26中的說法,Ham(在埃及語即黑色的意思)的子女應該做僕役,因而使基督徒得以有奴隸貿易的充分理由,這些奴隸被禁止受教育以及信仰耶蘇,因而可以說幾乎不被視為人類,而可以世世代代地替白人工作。

隨著葡萄牙的引入非洲奴隸,這個風氣也流行到西班牙,此時由於Ottomam(奧圖曼)土耳其人的興起征服了原來被阿拉伯人經營地中海地區,如克里特島、塞浦魯斯等地,而土耳其不如阿拉伯人般擅長貿易,因而在1520-1570年間糖價大幅上漲,而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西班牙人由南美洲帶回大批的黃金、白銀,歐洲新貴更熱衷於吃糖,因而使得西班牙人想到中美洲諸島去種植甘蔗,因而開始將黑奴運到美洲。

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進攻英國,郤幾乎全軍覆沒,導致國力衰微,英國隨之成為海上霸權,而開始了所謂的三角貿易,由英國海港把衣服、火葯、鹽、酒等運到西非,交換黑奴,然後將黑奴運往加勒比海諸島去種甘蔗,最後再把蔗糖運回英國,這樣的經營可以用二個海島Baarbados一在前,Jamaica在後來說明。

在1450-1900的550年當中,引入美洲的黑奴人數至少有10,000,000(14萬人),這還不包括航行中死亡的人數,由於害怕黑奴叛變或自殺,因此男奴必需加以緊貼鏈鎖起來,不能互相交談,經常要俯臥,連大小便都不能離開,這種無助無望的痛苦,使得死亡率相當高。

在英國1600時,糖大抵上並非來自中美洲,到了1800年幾乎所有進口的糖皆為黑奴所生產,每消費2 ton的糖就抵上一條人命。

1801年英國人口約9,000,000,每人每年的消費17磅的糖,因此該年英國用掉了70,000 ton,等於35,000條人命,也就是說每年250個英國人就用死一個黑奴。這可能比起今年禁葯所殺的人還多,而禁葯是殺死用葯的人,糖卻殺死生產糖的黑人。

Barbados的甘蔗生產全盛期約在1600-1670年,在1670年是最大的甘蔗出口地,由1638-1808的170年間,一共進口了350,000黑奴,以及100,000的白人僕役,其中100,000黑女性,若每位生產一個孩子,則在這175年間一共有550,000位奴隸,1638年一共40,000個奴隸,而在1834年解放奴隸時,也不過66,000。

1700年以後Barbados的甘蔗事業衰退,牙買加取而代之,1750年代,由於茶、咖啡、可可等飲料陸引入歐洲糖的需求更加殷切,增加到約達2倍,牙買加的糖生產到了1720年就超過Barbados,所使用的黑奴更多,在Barbado黑/白人為4/1,在牙買加則為10/1,到了1800年牙買加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出口地。然而,牙買加的糖產量僅Barbados的一半,由於土地較大約Barbados的25倍。哥倫布在1494年發現牙買加,其後1500年西班牙人入侵,但接著的150年間未見大量的開發,但英國在1655入侵時,島上僅3000個黑人與白人,有些是混血,到了1783年(美國獨立1776年),人口已增到20,000人比Barbados的17,000人還多。

由於奴隸在船運時死亡率太高,使得其價格偏高,早期的人口販賣時,每3人就死了一人,戰爭時期更高,因此到岸價為離岸價的7-8倍,加上借債、糖價、稅收等因素,因此,實際上,整個黑奴生產的糖企業的利澗不如想像,以1790年,英國最主要的貿易活動西印度群島為例

 

西印度貿易(三角貿易)

東印度貿易

資金(不包括海外奴隸等)

70,000,000

10,000,000

由英國出口

3,800,000

1,500,000

英國入口

7,600,000

5,000,000

英國稅收

1,800,000

800,000

公噸數

300,000

160,000

因而奴隸的終就癈止,可能導因於商業的利益而不全然是人道的反省。

在1700(18世紀)後期,歐洲的確掀起反奴工生產糖的運動,許多名人,Alexander Pope, Dr. S. Johson, Adam smith等人皆多所鼓吹,自由貿易的思潮導致對於自由人的信仰,奴隸買賣也步入尾聲,這也包括了四個原因

  1. 新一代的英國人將資金轉到其他地方(英國本身的工業革命,中東運河等。)

  2. 由於英國海權的強盛,海上航行包括奴隸的轉運皆在其控制下,加美國、丹麥等陸續癈奴,因此,實質上,英國已不怕其他國家可以生產更便宜的糖。

  3. 資本家開始認為自由勞工的生產力要比奴隸更高。

  4. 戰爭導致船價與奴隸成本的高昇。

因此1807年英國癈止奴隸以後,牙買加糖業日趨沒落,19世紀初甜菜的興起也有若干影響的因素。

德國學者A. S. Margaf在1747發現甜菜根中含糖。

法國拿破崙與英國開戰,拿破崙在1806宣佈大陸封鎖令,不准中立國與英國相互貿易。英國也緊急宣告反封鎖令,斷絕法國與其盟國間的往來。由於英國海上勢力強,因此歐陸的封鎖對英國無效,而法國的進口食物,特別是由海路來的糖的來源則被切斷。

因為糖取得不易,因此拿破崙下令改良甜菜,經由雜交選種,終於在1811年開始用甜菜生產糖,法國因而得以自足,1885年時,甜菜糖已舉足輕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糖的需求更加增多,甜菜的生產也已無法應付,因此,中美洲糖業生產再度興起,這次是輪到古巴。

 

古巴也是哥倫布在1492年發現,其後的三百年間也未見大量開發,早期以牛肉、菸

草為主要生產,英國於1762-63年短暫佔領過,引入甘蔗生產,使古巴也開始進入世界市場。1770年以後,一直到1865年為止約引入2,000,000人口,其中以偷渡居多,1847-1880年間也另引入140,000人的華人奴工(苦力),其中僅1/4幸存,而不到1%的人返回中國。

美國在1865年解放黑奴後,把勢力延伸入古巴,其後,由於機械化的生產開始,1845又建鐵路,糖生產力大增,由1760年約200磅/人/年增加到1840年的1 ton,1880年的3 ton,此年正式解放奴隸,1890年代,古巴糖產量為牙買加全盛期的10倍,所用的人工只有3倍,機械的投資則為5倍,所生產的1,000,000 ton 中3/4以上皆運往美國,1925年產量高達5,000,000。

美國於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世界,糖供應不足時向古巴保証全力收購古巴糖,可能1950年代,世界糖價下降時卻不能兌現諾言,導致古巴經濟的蕭條,也使卡斯楚得以興起---糖業地主的兒子----,也使古巴向蘇俄靠攏,而使得古巴成為蘇俄的附庸國。


 

 

參考資料

  • 謝志偉 1998 蔗農,磅秤與賴和:二林事件的文學省思。自由時報副刊,1998 - 07 - 28。

  • 蔡珠兒 1998 甜菜正傳。自由時報副刊,1998 - 07 - 02, 03

外接網頁

 

附錄:現代奴隸

中國

  Mass rescue of 'slaves' in China (2007-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