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大農藝系種子研究室網站
Former website (1997-2015) of the Seed Laborator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ess to Enter English Pages
本網站站內搜尋觀點種子網   

種子學(種子科學、種子技術、種子生理學) 種子文學、種子音樂、種子圖畫、種子寫真、植物圖畫、花卉郵票、花園景觀、台灣田莊 作物生產概論、個別作物學 農業倫理、糧食與農業相關議題

植物科學史     植物學史素描    植物技術史   植物育種史
光合作用   光週律   賀爾蒙   植物營養

植物賀爾蒙發現史

Auxin

  1. Darwin (1897) 發現若去掉禾草芽鞘的尖端,則其向光性消失。

  2. Paál (1919) 認為這是有一種物質由芽尖傳導下去。

  3. Went (1928) 發現此物質可以由芽尖滲入洋菜凍塊,並藉該凍塊調節芽鞘的趨向性,稱之為 auxin。

  4. Kögl等人 (1934) 鑑定該物質為 indoleacetic acid,IAA,並將之純化。

  5. Zimmerman等人(1936)發現其他人工合成的類似物質,NAA。

Gibberellin

  1. 黑澤(Kurosawa,1926) 在台北農業試驗所(台大農學院現址)研究稻徒長病,發表真菌 (Gibberella fujikuroi) 培養分泌物的試驗,首次接觸到此物質。

  2. 藪田 (Yabuta,1935) 在日本將之純化結晶,並命名為Gibberellin。

  3. Cross (1954) 發現類似結構的其他Gibberellin。

Abscisin

  1. Bennet-Clark & Kefford (1953) 將某種植物抑制物質稱為 inhibitor b。

  2. Ohkuma等與Cornforth等分別於1965年將之鑑定為Abscisic acid。    

Ethylene

  1. Neljubow (1901) 發現乙烯可以改變根的趨向性。

  2. Denny (1924) 發現乙烯可以誘導果實成熟 (檸檬果皮變色)。

  3. Rosa (1925) 發現乙烯可以解除馬鈴薯塊莖的休眠。

  4. Zimmerman等人 (1931) 發現乙烯可以促進玫瑰落葉。

  5. Gane (1934,35) 發現果實成熟可以產生乙烯,由之促進果實的同時成熟。

Cytokinins

  1. Wiesner (1892) 推測植物有某種化合物在控制植物細胞的分裂。

  2. Harberlandt (1913) 由篩管分離出某種物質,可以促進馬鈴薯細胞的分裂。

  3. Jablonski & Skoog (1954) 用組織培養的方法證實Harberlandt的實驗。

  4. Miller等 (1955) 由魚精子分離出 kinetin可以促進細胞分裂。不過這不是植物性化合物。

  5. Letham等 (1964) 由玉米種子分離出第一個植物的細胞分裂素,稱之為zeatin。

  6. 其後另外的細胞分裂素陸續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