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大農藝系種子研究室網站
Former website (1997-2015) of the Seed Laborator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ess to Enter English Pages
本網站站內搜尋觀點種子網   

種子學(種子科學、種子技術、種子生理學)  種子文學、種子音樂、種子圖畫、種子寫真、植物圖畫、花卉郵票、花園景觀、台灣田莊  作物生產概論、個別作物學  農業倫理、糧食與農業相關議題 

農業與古文明興衰    殖民地農業    近代農業(3G革命)    書目   參考資料

 

農業與古文明的興衰    

世界人口的變遷  ()

採集與狩獵

採集、狩獵社會的人口控制方式如殺嬰,針對特殊類別如雙生之一、殘障、部份女嬰等;延遲斷乳、生病老者棄養等。人口密度稀少,一萬年前不過四百萬人(全世界),對環境的壓力相當有限。

亞熱帶地區因植物種類多,因此最易以採集方式過活,但也會改變自然狀況,如火燒"不能用"的植物,以利要採集植物的生長。如 Tasmania與 Moris皆放火來讓某些可食用的蕨類生長。新幾內亞(三萬年前)用火來讓 yam, banana, taro生長。

食物獲取系統的能量收支比

系統

案例

kcal 獲得 / kcal 支出

採集 野生小麥,Turkey

40-50

農業:人力 木薯,Zaire

37.5

  木薯,Tonga

26.9

  高粱,Sudan

14.1

  玉米,Mexico

10.1

農業:畜力 玉米,Mexico

3.4

  稻,Philippines

3.3

  高粱,Nigeria

-0.1

  小麥,India

-0.5

農業:機械 玉米,USA

2.5

  Potato,USA

2.3

  小麥,USA

1.8

  稻,USA

1.4

農業的起源

農耕相對於狩獵採集的優勢:
野生食物日漸減少,使得狩獵採集的效率遞減
野生動物日漸減少,狩獵日益困難
糧食生產技術日益改進
人口密度日益增加,狩獵採集逐漸不敷所需
農耕制度下族群繁延的速度較快

農業起源時間:

西南亞                8500 BC
中國                    7500 BC或以前
新幾內亞           7000 BC?
非洲薩伊爾       5000 BC
中美洲                3500 BC或以前
安地斯/亞馬遜  3500 BC或以前
美東                    2500 BC

地中海型氣候區:

肥沃月灣-南歐-西北非洲
美國加州
智利
南非
澳洲西南

肥沃月灣的優點:

動植物物種豐富
氣候多變,有利於物種演化
高度地形變化大(0-5486 m)
可圈養的哺乳動物多
海岸線短,水產不足
大型可獵食動物如瞪羚很快成為稀有動物
促進糧食生產的豐富條件
        三種榖類作物:通心粉小麥、野生小麥、大麥
        四種豆類:扁豆、豌豆、鷹嘴豆、苦草菜
        纖維作物:亞麻
        油類作物:亞麻
        四類家畜:山羊、綿羊、豬、牛

 

封閉性農業   ()

開放性農業與文明的興起  () ()

作物的起源與散播  (起源圖)

舊文明的瓦解

    西南亞

以乾旱農業開始,依靠雨水種植。約5500 BC才開始發展灌溉。因此較惡劣的土地也可以生產作物,可以養活更多人,城市逐漸興起,大廟陸續蓋,社會階級分化益深,奴隸、貧農、工匠、軍、政、宗教、新文字、哲學家、科學家、藝術家、建築師、工具的興起:銅、鐵。

3500 BC 南部地區小麥與大麥栽培面積相當
2500 BC 小麥面積縮小到15%
2100 BC 小麥面積縮小到2%,Ur城已完全不種小麥
1700 BC 南部地區完全不種小麥

作物產量 2500BC  100%
                      2100BC    58%
                      1700BC    35%

 

    羅馬

    復活節島    (Easter Island)

    馬雅

興起於熱帶地區低地叢林內,定居始於2500 BC,到了320BC己高度開發,建築昌盛,文字統一(象形),天文學相當發達,曆法複雜而且準確。AD 100,許多祭祀中心成立於各處;AD 600,在各中心建立金字塔,

馬雅社會與其他社會一樣,由統治者管理,以軍隊和其他城市相互戰爭。城市也是相當大,中心為大型廟與宮殿,外圍則為鄉村,提供勞力與糧食。馬雅族群總人口可能近5百萬人,居住在目前僅數萬人的土地面積上。由考古學的証據顯示集約農業已經實行,甚至在山坡上清除叢林,用密集的梯田來防止沖刷,而在濕地則築高台來種植。

熱帶森林所闢墾農田,都是不耐沖刷,而耕種的壓力越來越大,如人口不斸增加(戰爭、建築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森林砍伐不斷地進行,終於導致土壤的生產力開始下降。

由AD 800年代的骨骸顯示,嬰孩、婦人死亡率提高,營養狀況普遍不良,表示此時農作生產已不夠,食物不夠又導致戰爭。因此相互影響之下,人口突然急速下降,不再能支持整個文明的運行。

數十年之內,城市荒蕪,不再有石柱的新豎立(用來歌功頌德)。這些荒蕪的城市、田野再度被森林掩遮,直到15世紀才被發現。

AD 800之後,馬雅文化開始解體,建築物廢棄,人口急速減少,都市被叢林覆蓋。

 

 

中世紀農業與社會

    中國

    歐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