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大農藝系種子研究室網站
Former website (1997-2015) of the Seed Laborator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ess to Enter English Pages
本網站站內搜尋觀點種子網   

種子學(種子科學、種子技術、種子生理學)  種子文學、種子音樂、種子圖畫、種子寫真、植物圖畫、花卉郵票、花園景觀、台灣田莊  作物生產概論、個別作物學  農業倫理、糧食與農業相關議題 

本國農業史 a40.gif (777 bytes) a41.gif (480 bytes) a42.gif (969 bytes) a43.gif (1011 bytes) a47.gif (1021 bytes) a44.gif (1004 bytes) a45.gif (891 bytes) a46.gif (1004 bytes)
 

日本時代的農業

到:日本時的植物產業

  • 1895即開始全台的全面調查的工作,以作為殖民政策的基礎。

  • 1895~1911年為糖業改良時期,糖業經營進入資本主義化的時期。

  • 1912~1925年為在來米改良時期,1926~1936年為蓬來米發展時期。

  • 1934年,為保護日本稻農,開始減少台灣稻作面積。獎勵轉作的代替作物,則有棉花、黃麻、苧麻、蓖麻、甘藷、小麥、花生、鳳梨、香蕉、柑桔類、咖啡、可可亞、蔬菜類等,因而改變了過去一直以糖米為重心的單一作物生產體制。

  • 1937~1944年稱為特用作物的發展時期,1938年首先訂定「台灣重要農作物增產十年計畫」,因應戰時軍事動員之需要,各種原料特用作物的引進或擴充甚為迅速,更促進了台灣農業的多角化、高度化、計畫化。


 

 

土地

土地開發

  • 1895年規定「官有林野取締規則」:凡無所有權証件或足夠証明所有權的買賣契約的山林土地,一律收歸官有。

  • 1898年進行土地調查,1910年進行「林野調查五年計劃」,將無契據或其他所有權的証據的土地皆納內官有地,大部份的山林土地均被總督府及日本人所吞併。然後引進日資進行日本農民的移民開發(主要供為糖業公司蔗田用地)。官有地尚包括林野,河川浮復地,保安林解除地。1925年「森林十五年計劃事業」,涵蓋172萬甲的原住民系台灣人的居住地區。

  • 日本對經營方式有官營、民營二種,官營者,乃由台灣總督府主辦,其規模較大,而民營則如糖業公司,招募日本農民來台,從事種植甘蔗,亦有日本農民自行組成團體來台,以經營農業而謀生。

  • 日人在西部得九萬餘甲,在東部得地三萬餘甲,先於花蓮境內建立官營移民村三處,西部建立官營移民村11處、東部四處。

  • 官營日本移民包括

  1. 花蓮吉安鄉、壽豐鄉、鳳林鎮、瑞穗鄉、光復鄉,計約3600甲。

  2. 台東市約246甲。

  3. 彰化芳苑鄉、北斗鎮、田尾鄉、埤頭鄉、二林鎮等計約2300甲。

  4. 雲林莿桐鄉、虎尾鎮計800甲。

  5. 屏東九如鄉、里港鄉、鹽埔鄉計1000甲。

  • 民營移民村

彰化、台東、南投等地計約3000甲。

 

土地所有權    :土地私有制

  • 土地調查完成後,用土地債券與現款補償大業主,強力消滅大租權,而保留小租戶,成為地主。

  • 1905年施行土地登記,創辦地籍。

  • 1923年施行民法及不動產登記法,現代化的土地私有制,於是完成其法律程序,確定土地權利關係,以保障土地買賣,有利於日本資本家的投資。


 

 

 

灌溉

1895-1901:調查河川及埤圳的公布,洪水的危害等基本資料。

1901-1907:整修民辦埤圳,將有關公共利害者指定為公共埤圳,並加以維修,如台南虎頭埤、鹽水頭前圳與樹林頭圳、南投險圳、台東卑南圳、台北塯公圳。

1920- 1930八田與一興建烏山頭水庫與嘉南大圳,蓄水量達五十五億立方公尺,灌溉嘉義、台南等地區十五萬甲農田,其流域延伸九十餘公里,支渠達一千餘公里。

1928:台中縣新社鄉白冷圳開工。 詳 黃玿琮(2000-10-18) 白冷圳期待再創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