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大農藝系種子研究室網站 |
|
實驗植物學的歷史素描 |
|
原載:郭華仁(譯) 1988 實驗植物學的歷史素描(五)。科學農業 35(5/6): 152-153。
一、礦物質營養學的進展 十八世紀末期,十九世紀之初,在形態學、植物細胞及組織的構造等方面詳細的研究,以及該等構造功能的實驗探討,皆有顯著的進步。許多著名的植物學家皆屬於此時期 ,舉其要者:Antonie Laurent de Jussieu1(1748-1836)及Augustin Pyramus de Candolle2(1778-1841)將功能的觀念引入分類學;Robert Brown3(1773-1858)發現細胞核及布朗運動;Ludolf Christien Treviranus4(1776-1864)發現細胞質循環並加以研究;Giovanni Battista Amici5(1784-1860)研究植物遽動及移動。 此外,繼哥德6的植物變形論(Die Metamorphose der Pflanz,1790)之後,有關植物生命本質的思考與推測極為盛行。這些半哲學半發育學的思想,與此期間發展出來的演化理論(Buffon,1707-1788;Larmark7,1744-1829)互相謀合。同時期,其他科學,特別是化學的進展,也表現在具有實驗色彩的植物學研究上。 Humphry Davy爵士8(1778-1829)探討過氣體治病的特性9,也曾用電解法分離出一些新元素10。他將De Saussure的礦物質營養(素描四)研究加以發展,因而參與農業化學的研究。Davy沒有增益多少新知,而是將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與作物栽培有關的知識整合,寫成專書:農業化學精要(Elements of Agricultural Chemistry,倫敦,1813)。
偉大的化學家Justus von Liebig11(1803-1873)的工作對植物學之貢獻在於對農業的深遠影響。Liebig分析許多有機物中碳、氫、氮及氧的含量,並且成功地測定溶液中尿素含量。他與Friedrich Wohler12(1800-1882)共同發現同質異構物(isomers)。Wohler則合成第一個有機物-即尿素一者。Liebig發現有機根(radicle)的本質,並且瞭解其為有機物分子的重要部位。 由於對有機物具有很深刻的透視,Liebig論定動物合成尿素,尿素為蛋白質的分解產物。他推測動物營養化學可簡化成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及水之供給,由之合成生命物質-即原生質。關於植物營養,Liebig反對腐植土為所有植物食物來源的說法-這個理論仍為Senebier、Davy及其他當代學者所擁護。 Liebig寫就生命活力化學(The chemistry of vital activity)以替代腐植土理論。他所根據的看法是:植物由大氣中二氧化碳得到碳元素(De Saussure,曾演示過,見素描四);由土壤的氨得到氮素;由土壤溶液得到各類礦物質。這些De Saussure也已列舉過,Liebig再加入硫元素。 他宣稱有機生命只需要這些就夠了,生物腐敗之後也將這些基本材料全部歸回土壤。自然界物質流通的概念在該時已萌芽,我們現今稱之為循環。Liebig認為腐敗純粹是化學參與的過程,Pasteur13(1822-1895)曾表明有機的生命與腐敗有關,但Liebig並不接受。
與Liebig同一代的學者,Jean Baptiste Boussingault14 (1802-1887)糾正了前者所稱氨是植物氮素唯一來源的看法。Boussingault 將硝酸鹽加入了缺氮土壤,使植物得以健康地生長。Liebig有一個田間試驗結果不佳,就是因為他未能將這種無機肥料加入土壤之故,從這裡我們看到了自然界氮素體系的影子,但完整的氮循環要等到十九世紀末期才為我們所瞭解。
使我們更瞭解氮循環的第一個貢獻者是Marcelin Berthelot15(1827-1907)。他在充氮的穩定空氣中放電,得到了具有化學活性的各種氧化氮。他也發現土中細菌可以固定空氣中的氮;若存在有碳水化合物,則可固定更多的氮素。這些發現頗為重要,因為就在早幾年有人發現豆類根瘤有共生細菌。 羅馬時代,或更早的人,已經知道豆類植物在作物輪作上的重要性。Malpigh首先觀察到豆類植物的根瘤(素描二),與Berthelot同時代的Helriegel16(1831-1895)將之與該等植物在無氮栽培之下生長的能力聯接起來。Helriegel測量發現植物獲得氮素之量與根瘤物質之量成正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