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大農藝系種子研究室網站
Former website (1997-2015) of the Seed Laborator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Press to Enter English Pages
本網站站內搜尋觀點種子網   

種子學(種子科學、種子技術、種子生理學)  種子文學、種子音樂、種子圖畫、種子寫真、植物圖畫、花卉郵票、花園景觀、台灣田莊  作物生產概論、個別作物學  農業倫理、糧食與農業相關議題 

植物科學史     植物學史素描    植物技術史   植物育種史

實驗植物學的歷史素描
(1) (2) (3) (4) (伍) (6) (7) (8) (9) (10) (11) (12)

Hans Meidner

原載:郭華仁(譯) 1988  實驗植物學的歷史素描(五)。科學農業 35(5/6): 152-153。 

素描()

一、礦物質營養學的進展

十八世紀末期,十九世紀之初,在形態學、植物細胞及組織的構造等方面詳細的研究,以及該等構造功能的實驗探討,皆有顯著的進步。許多著名的植物學家皆屬於此時期 ,舉其要者:Antonie Laurent de Jussieu1(1748-1836)及Augustin Pyramus de Candolle2(1778-1841)將功能的觀念引入分類學;Robert Brown3(1773-1858)發現細胞核及布朗運動;Ludolf Christien Treviranus4(1776-1864)發現細胞質循環並加以研究;Giovanni Battista Amici5(1784-1860)研究植物遽動及移動。

此外,繼哥德6的植物變形論(Die Metamorphose der Pflanz,1790)之後,有關植物生命本質的思考與推測極為盛行。這些半哲學半發育學的思想,與此期間發展出來的演化理論(Buffon,1707-1788;Larmark7,1744-1829)互相謀合。同時期,其他科學,特別是化學的進展,也表現在具有實驗色彩的植物學研究上。

Humphry Davy爵士8(1778-1829)探討過氣體治病的特性9,也曾用電解法分離出一些新元素10。他將De Saussure的礦物質營養(素描四)研究加以發展,因而參與農業化學的研究。Davy沒有增益多少新知,而是將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與作物栽培有關的知識整合,寫成專書:農業化學精要(Elements of Agricultural Chemistry,倫敦,1813)。

 

 

二、氮素

偉大的化學家Justus von Liebig11(1803-1873)的工作對植物學之貢獻在於對農業的深遠影響。Liebig分析許多有機物中碳、氫、氮及氧的含量,並且成功地測定溶液中尿素含量。他與Friedrich Wohler12(1800-1882)共同發現同質異構物(isomers)。Wohler則合成第一個有機物-即尿素一者。Liebig發現有機根(radicle)的本質,並且瞭解其為有機物分子的重要部位。

由於對有機物具有很深刻的透視,Liebig論定動物合成尿素,尿素為蛋白質的分解產物。他推測動物營養化學可簡化成蛋白質、脂質、碳水化合物及水之供給,由之合成生命物質-即原生質。關於植物營養,Liebig反對腐植土為所有植物食物來源的說法-這個理論仍為Senebier、Davy及其他當代學者所擁護。

Liebig寫就生命活力化學(The chemistry of vital activity)以替代腐植土理論。他所根據的看法是:植物由大氣中二氧化碳得到碳元素(De Saussure,曾演示過,見素描四);由土壤的氨得到氮素;由土壤溶液得到各類礦物質。這些De Saussure也已列舉過,Liebig再加入硫元素。

他宣稱有機生命只需要這些就夠了,生物腐敗之後也將這些基本材料全部歸回土壤。自然界物質流通的概念在該時已萌芽,我們現今稱之為循環。Liebig認為腐敗純粹是化學參與的過程,Pasteur13(1822-1895)曾表明有機的生命與腐敗有關,但Liebig並不接受。

 

 

三、無機肥料

與Liebig同一代的學者,Jean Baptiste Boussingault14 (1802-1887)糾正了前者所稱氨是植物氮素唯一來源的看法。Boussingault 將硝酸鹽加入了缺氮土壤,使植物得以健康地生長。Liebig有一個田間試驗結果不佳,就是因為他未能將這種無機肥料加入土壤之故,從這裡我們看到了自然界氮素體系的影子,但完整的氮循環要等到十九世紀末期才為我們所瞭解。

 

 

四、氮循環

使我們更瞭解氮循環的第一個貢獻者是Marcelin Berthelot15(1827-1907)。他在充氮的穩定空氣中放電,得到了具有化學活性的各種氧化氮。他也發現土中細菌可以固定空氣中的氮;若存在有碳水化合物,則可固定更多的氮素。這些發現頗為重要,因為就在早幾年有人發現豆類根瘤有共生細菌。

羅馬時代,或更早的人,已經知道豆類植物在作物輪作上的重要性。Malpigh首先觀察到豆類植物的根瘤(素描二),與Berthelot同時代的Helriegel16(1831-1895)將之與該等植物在無氮栽培之下生長的能力聯接起來。Helriegel測量發現植物獲得氮素之量與根瘤物質之量成正比例。


 

譯註:

1.Jussieu,法國植物學家,十七歲從叔父Bernan研究植物學。四十五歲任巴黎植物園植物學教授。1783年他提出植物自然系統之分類法,為日後Cuvier、Candolle墊基。

2.De Candolle出生於瑞士日內瓦,在巴黎大學受業。四十一歲任日內瓦大學教授。Candolle採用Cuvier的系統,進行植物分類,終其一生增益之。生前出版七冊,死後陸續問世者尚有十四冊。

3.蘇格蘭植物學家,在愛丁堡大學就讀藥學,未畢業即離去,轉任軍醫,常利用餘暇採集植物標本。後來受植物學者Joseph Banks爵士(1743-1820)提攜,遠赴澳洲採集標本返英。他藉顯微鏡來分類這些新材料,同時採用Jussieu、Candolle自然系統,而摒棄林奈的人為系統。Brown首先將高等植物分成裸子植物與被子植物。

4.德國植物學家,曾任Breslau(1816)、Bonn(1830)植物學教授。

5.意大利天文學家,擅長製造光學鏡片,發展各式的望遠鏡及顯微鏡。複合顯微鏡與油鏡皆為其發明。他曾觀察植物細胞液的流動,並且發現植物受精作用。

6.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德國偉大詩人,興趣頗廣,寫就一些科學書籍,但錯誤頗多,例如他反對牛頓白光由各色光混合而成的說法,寫了一本論色彩的巨著,根據的全是個人的直覺。對植物他認為所有的構造皆為葉的變形。他曾訪問意大利Padova大學植物園,園內至今尚存一株名為哥德棕(Goethe's palm)的棕櫚樹,為當年他研究植物形態的遺物。
                            
(照片為譯者外加於網頁)

7.拉馬克,法國自然學者。早年從軍,駐軍地中海沿岸時對植物發生興趣。二十二歲時受傷退役後,從事植物研究。1778年出版專書討論法國植物相。三年後擔任法王的植物學者,因此有機會旅行各地,1793年任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動物學教授,由動物學的研究終能發展出後天特性遺傳的演化論。

8.英國化學家,木匠之子,家貧失學,進藥局工作,得以自修化學試驗。早年興趣頗廣,十九歲讀Lavoisier的化學教科書,才專務化學。除了化學之外,他在1805年製造電弧,並嘗試用電弧來做燈。1815年發明安全燈,可以在礦坑內使用,減少爆炸的機會。1820年繼Joseph Banks爵士之後任皇家學會主席。

9.他發現笑氣(nitrous oxide),可做麻醉劑。

10.如鉀、鈉、鋇、鍶、鈣、鎂等。硼則較Gay-Lussac慢了九天分離出來。

11.德國化學家,在Bonn學習化學,畢業後曾任Gay-Lussac的助手。1826年擔任Giessen大學教授,創立化學實驗教室,用系統的方法教學,吸引許多優秀的學生,培養許多優秀的人才,使德國化學的水準在十九世紀後葉領先各國。

12.德國化學家。他的朋友Berzelius和老師Gmelin皆認為有機物與無機物來源不同,沒有生物參的與,不可能製造出有機物。Wohler合成尿素,將這個說法推翻。

13.Louis Pasteur,法國化學家,以研究釀酒問題發現發酵作用乃是微小的有機物在作用,開啟生物學的新紀元,因此有人將他與亞理斯多德、達爾文相提並論。

14.法國農業化學家。在1860-1874年間寫出八冊農業化學專論。

15.法國化學家,以研究醇類以及碳氫化合物的合成聞名。後期則致力於農業化學及科學史的研究,貢獻頗多,一生中出版的研究報告與書籍多達一千餘篇。他也參與政治活動,在1895-1896年間擔任外交部長。兒子Phillipe也是法國外交官,曾於1902-1904間在中國服務。

16.Hermann Hellriegel,德國科學家。在他將豆科植物可以經由根瘤細菌固定空氣氮素的證據發表之前,歐洲學界對氮固定之存在與否,已經爭執三、四十年。他的報告出現之後,這個問題幾乎就不再存在。Hellriegel之所以能做出如此決定性的實驗,有人認為因為在他的時代,農藝學、植物生理學、微生物學及化學等各領域的水準已足以令他做出超前人的實驗。